正文 用“三心”育人,助大學生健康成長(1 / 2)

用“三心”育人,助大學生健康成長

高教論壇

作者:杜美瓊

【摘要】“三心”在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大學生更好的 “為人”和“做事”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學生全麵發展的過程中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關鍵詞】“三心”,教書育人,接班人,健康成長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全麵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本任務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最根本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核心是端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充分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用“三心”肩負起培養學生全麵發展的責任。

一、增強責任心,構築育人的基礎

(一)增強責任心,加強師德建設是根本

習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中,高度重視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要求學校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著力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德高為師,學高為範”。“育人”的基礎是教師自身的優良作風能夠贏得學生的讚賞,發揮榜樣的輻射和示範作用,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了,就能以自己身正的人格魅力,來贏得學生的敬佩與尊重。

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尤其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責任心是教師應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教書育人,師德為先。師德對於學生來說是最生動、最具體的教育。學生對教師講授的理論及做人道理的接受和認同,很大程度上是從教師的行動中來認識的。教師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工作作風以及生活態度及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教師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幹好了本職工作,也才有足夠的底氣教導學生。因此,教師必須立足於本職工作,認真履行應盡的職責,用高尚的品德情操、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優良的教風等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二)增強責任心,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為教書育人打基礎。“工欲善其事,便先利其器”。完成“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不僅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及其形成過程。否則,教育教學工作是不會有什麼收效的,也不能正確傳授和引導學生,更不可能讓學生認同並落實到行動上。因此,要充分認識思政課對培養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所產生的重要作用,應以科學文化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在教育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注重將理想信念教育與“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等活動結合起來,達到真學、真懂、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