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寫好作文評語
教育探索
作者:王秀宏
說起批改作文,很多語文老師就感到頗傷腦筋,特別是在寫作文評語時,我們往往輕率為之,三言兩語,以“見紅”為原則;或者套話連篇、空洞無物;或者用寫鑒定、做總結的語言,嚴肅而呆板,學生讀起來索然無味,評語的教育功能也難以充分發揮出來。筆者認為,作文評語是教師與學生筆上交談的有力工具,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好的評語,對學生大有裨益。教師把要對學生說的話寫在作文本上,使學生有時間去回味去咀嚼,這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師生交流的難得機會。在實踐中,筆者對怎樣寫作文評語有幾點粗淺的體會,現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平等交流,鼓勵為主。隻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勞動成果,改變居高臨下的麵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與學生交流,把一片真誠濃縮在評語中,就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他們也會在作文中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喜怒哀樂,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從而寫出一篇篇內容豐富、情感真實的好作文。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強,引導他們寫作應循循善誘,與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權威麵孔對立否定或亂棒打死,這樣隻會挫傷學生的自覺性,直接影響學生下次的創作欲望。如: “但這是你自己寫的嗎?”“表達不清,內容簡單。”“不符合要求,重寫!”等 不堪入目的字眼。對於學生作文,我們要善於“無中取有”,找出其閃光點,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對於缺點,我們應具體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評語時要滿懷深情,以充滿愛的評語,用飽蘸感情的紅筆,抒寫對學生的期望、關懷和撫愛,讓學生從中獲取進步的信心與力量。
二、有的放矢,評點到位。寫作文評語是一件頗費腦筋的事。寫些什麼能夠恰如其分?怎樣寫學生更能接受?怎樣說更能調動學生作文的熱情?麵對不同學生不同特點的作文,怎樣的評語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大同小異?這些都需要教師絞盡腦汁,用心琢磨。絕大部分學生相當重視老師的評語,願意按照老師的指點去做。這就要求教師在評語的撰寫上要格外用心,看準問題,抓住關鍵,點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於工作繁忙,我們在下評語時往往求簡、求省工,不痛不癢,語義不明,甚至妄下斷語。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幾頁“作文評語集錦”,讀完就“拈”幾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結構完整,但層次不清" "還可以"……層次有何混亂之處?怎麼寫才具體?"可以"是個什麼程度?對學生來說,這都是需要指明的問題。那樣的評語學生要麼看不懂,要麼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還會讓學生失望,伴隨而來的還有對教師責任心的懷疑。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警醒,給他們指點迷津,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而產生思索的衝擊,並從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漸提高其寫作水平。
三、評語幽默,富有文采。文明得體的幽默,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激發爽朗的笑聲,同時也可以在笑聲中讓學生心神領會,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我班李剛寫字總喜歡寫特長的撇、捺、豎,很不整潔。我評道:“看你的字還真累人,長槍短棒,刀光劍影,弄得人心驚肉跳,你能饒過你忠實的讀者嗎?”有一女生習慣寫在格子線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請把字寫在格子中間好嗎?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請記住,侵略乃不義之舉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見師情,學生在笑聲中接受了意見。有時還可以引用一些古詩文名句代批語,如發現有抄襲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識燕歸來”,語言質樸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好的評語本身就應該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筆生花,點石成金,能讓學生模仿、借鑒和欣賞,讓學生滿懷敬仰,又深覺知心,既給學生以美感,讓學生帶著欣賞的心態去閱讀體會,又培養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