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要貼近生活
教育探索
作者:李永花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麵都能得到發展。”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學植根於這種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中。隻有如此,學生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大膽探索。
一、聯係生活實際,激活學生思維。在教學《麵積和麵積單位》一課時,每建立一麵積單位的表象,我都積極鼓勵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恰當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學生會說“大姆指甲蓋”、“紐扣”等,有個學生說“門牙”,這時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比了比,並說:“長這麼大的兩顆門牙,漂亮嗎?”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從笑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愉快,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在黑板上寫“8、80、800”,問學生:“誰能加上適當的單位並用‘等號’把這三個數連起來?”這個問題學生感到新奇,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說加上元、角、分,有的說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此時,數學學習已變成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學習興趣大大增加。
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例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課時,我創設了“某班要去當地三個景點遊覽,時間為8:00-16:00,請你設計一個遊覽計劃,包括時間安排、費用、路線等”。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要了解景點之間的路線圖,各景點的門標及乘車所需的時間、車型與租車費用,同學喜愛的食品和遊覽時需要的物品,最後還要計算出每個同學需要交納的費用等。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目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爭論,激發創新情感。創設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抓住小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通過爭論有效地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進入角色”,這樣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比的意義》時,我故意提出:“你認為比的後項可以是零嗎?為什麼?”學生好勝心馬上被激發,展開爭論。一學生說:“比的後項不能是零,因為根據比的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既然除數不能是零,那麼比的後項也不能是零。”另一個學生馬上反駁說:“比的後項可以是零,我是體育迷,在電視上看到記分牌上有2:0的。”課堂上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
孩子是純真的,要使課堂上的學生也像生活中一樣充滿活力,教師就要用愛心去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