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2 / 2)

3、訓練疏密有致

“題海戰術”或密集型的訓練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隻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智力發展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加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養起來。對於優秀的學生,我適當加大作文訓練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寫兩篇習作,看兩篇課外優秀習作,讓他們熟悉各種題材的作文,不斷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對於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學生,則堅持少而精的訓練原則,最多每周安排一篇習作,讓他們能夠“精雕細刻”,課外也隻安排看一篇優秀習作。訓練時有疏有密,學生才不會疲於應付,作文訓練也才會有效果。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積累

寫作文時,學生常有“無米之炊”的煩惱。要讓他們“有米下鍋”,就要從平時入手,積極引導他們積累寫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認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指導他們看有益的書籍,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指導他們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記下來;還指導他們堅持寫各種“觀察日記”……一段時間後,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庫”,寫作文時再也不愁“無米下鍋”了。

四、注重能力培養,提倡多樣化的評改

1、注重作文評語的多樣化。

對一些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為了讓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協商性的評語,在與其共同探討寫作方法的同時,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向他們提出更高的寫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條理些,老師一定會更喜歡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膽些,你的作文一定會更棒的。” 這些評語就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條理不夠清晰,想象不夠豐富,這樣在以後的習作中,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加以改進了。

有時學生在寫作中運用了好的寫作技巧,我就寫上鞏固性的評語。以便他們進一步把寫作技巧鞏固下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經驗。如一個學生在作文開頭時采用了開門見山的方法來寫,我就打上“開門見山,寫得好”這樣的評語,讓這位學生明白自己運用了開門見山的寫法,從而豐富了他的寫作經驗。

2、實現講評方式的多樣化。

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有時選幾篇各具特色的作文,進行對比講評,讓學生在對比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有時圍繞作文中的共同問題進行啟發談話,綜合評述全班作文情況,表揚共同的優點,揭示共同的缺點,提出總體性的修改意見;有時把一些佳作整理出來,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讓學生閱讀、欣賞、品評;有時選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組織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評析;有時先張貼或印發一篇作文,讓學生在課外思考,然後在課堂上讓他們討論並提出修改意見,並著重對修改情況作講評,通過“評——改——評”的循環,讓學生真正評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