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馮繼寬
上作文課時,許多老師都倍感煩惱。因為現在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有不少學生對作文“敬而遠之”。學生長此下去,不僅影響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製約了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麵談談我對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因地製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學
記得在指導學生寫一種動物時,考慮到學生對一些奇異的動物知之較少,寫出來的文章會較單調。我就在課堂上播放了《動物世界》的片子,此時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最後他們寫出了題材多樣的習作。有一次,我讓他們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植物,好幾天他們都寫不好。後來我帶他們到大自然中進行觀察,並適時點撥指導,回來後他們一下子就完成了這次習作。教寫讀後感的作文時,我組織他們到圖書室邊看書邊寫,輕音樂把他們帶進了書的世界,良好的讀書氛圍讓他們受到了熏陶感染,迸發出寫作的靈感。我還常運用多媒體提供寫作素材、指導他們練筆……一段時間後,學生對作文課有了興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個性差異,提倡多層次的要求
由於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知識結構的不同,在指導寫作時,我努力做好以下三點:
1、命題適度放開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讓學生言之有物,揮灑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題上狠下功夫,就要放開學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題目要盡可能符合他們的表達意願,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如寫《假如我是 》、《我學會了 》……這樣的半命題作文,由於命題靈活,不會牢牢束縛住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有話可說,也就樂意寫。
在平時的訓練中,對於作文的命題我極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幾個作文題目,或多提供些寫作素材,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這樣便於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所喜歡的來寫。如我向學生提供了這樣一段寫作材料:“一陣大風刮來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來了。小塑料袋飛呀,飛呀……”我引導學生擬定了以下幾個題目:(1)白色的汙染(2)你為什麼還用我(3)假如? (4)一次小隊活動(5)塑料袋的訴說(6)我的家在哪兒……,此外他們還可以自己命題。由於可供選擇的作文題目多了,學生的寫作思路也就寬了,個個寫得眉飛色舞,特別有勁
2、上交可先可後。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們寫好後,隻要經過認真檢查,就可以拿給老師批閱。這樣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寶貴的寫作素材。對於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學生,我則允許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構思、查閱資料及修改自己的習作,滿意後才上交。如果作文質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導,再讓他們重新構思、寫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後,不僅照顧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且讓學生認識到了作文的不可應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