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科技革命衝擊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1 / 2)

新科技革命衝擊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素質教育

作者:樊莉

【摘要】當前新技術浪潮推動金融不斷創新,形成倒逼傳統金融改革的趨勢。宏觀金融形勢的急劇變化客觀上要求對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隨之改變,培養途徑也應有所創新。文章通過分析新金融業態的特性,有針對性的提出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科技革命,金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近年來,以互聯網、雲計算、數據挖掘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推動金融不斷創新,傳統金融麵臨嚴峻挑戰,中國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新的經濟與金融發展形勢下,如何緊隨金融機構日新月異的變化步伐,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實踐需要的複合金融人才,如何變革與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新科技革命衝擊下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動因主要來自於宏觀經濟與社會環境的變化。在如今的“微經濟”時代,“自金融”成為主流,基於新技術開放、聚合、互聯與智能的特質,有“創意經濟”之稱的網絡經濟,表現為加速、頻繁、持續的創新。以大數據、雲計算、數據深度挖掘、微貸技術、針對個性化金融需求的“智慧”推薦或導向服務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推動金融不斷創新,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業務深度整合,第三方支付、P2P、網上金融服務等互聯金融舉動,加速了金融脫媒的進程,形成倒逼傳統金融改革的趨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加快金融互聯網化布局的步伐,在客戶服務模式、銷售營銷模式、產品開發模式、支付模式、運營操作模式等方麵不斷創新突破,“金融觸網”持續推進。為了適應這種多樣化和急劇變化的經濟金融環境,高校培養目標理應隨之發展改變:複合型金融人才不僅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同時還應有經濟學家的思維、互聯網精神、跨領域的知識儲備、對海量信息的處理掌控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等。

二、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變革路徑調整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組合這種結構的方式。按照曾冬梅(2003)的劃分1和楊宗仁(2012)對其基本構成要素的分析2,本文主要從以下方麵探討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調整。

(一)加強金融人才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作為新科技革命的產物,互聯網金融在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也導致金融風險頻發。虛擬網絡環境中,交易者的身份信息與交易動機難以驗證,信息不對稱導致嚴重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常會給交易雙方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社會影響惡劣。加之針對虛擬網絡金融交易的監管滯後和缺位,從業人員的自律和職業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美英等成熟資本市場國家,都高度重視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和社會責任感。學生從業前會接受大量的職業道德及專業準則教育,認識職業修養的重要性,並產生自我提升的主觀動力。而國內此類教育少之甚少,甚至沒有開設專門課程,極大忽略了金融人才職業道德層麵的培養。學生多在初入職場時,由金融機構給其進行簡短培訓,並在實際工作中逐步體會和自我領悟職業操守的重要性。鑒於此,建議高校增設相關課程,使學生初涉金融知識時,就樹立起金融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操守的意識,並在日後的學習中,不斷強化這種觀念,時刻警示學生職業道德素質低下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促使其不斷提升個人職業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