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曆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宋麗琴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與學習的關係並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即是說,不一定要先有興趣才好進行學習;在學生對某種學習毫無興趣時,也可先組織他們學習,然後通過學習去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跟隨老師一起前進。因此,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曆史課的興趣,是我們曆史老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一、樹立正確的"學史觀"
1、學史在初中階段的地位。我們許多學生認為語文、數學和英語是"主科",頗為重視,而認為曆史是"副科",不感興趣,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上課不用注意聽講,考試前臨時背一背就能過關。其實並非如此,學好曆史對今後高中、大學乃至整個人生發展都十分重要,因為曆史課是我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觀察問題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陣地。
2、讀史對人生的重要性。
曆史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讀史使人明誌。人不同於一般的動物,人是社會的人。曆史賦予我們神聖的職責。儒家有其明確的義利觀,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呼喚人格的完善,還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正是這些閃光的思想,感召著一代代人不懈努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柏拉圖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了讓學生懂得學習曆史重要性外,我認為還要結合學情,立足實際,不斷激發學生對曆史的興趣。
二、注重教學方法,激活曆史課堂
我校大部分學生曆史基礎知識不紮實,如人類社會發展有幾個社會形態,中國古代幾個封建王朝先後順序如何,全班竟沒有一個能說完整。針對學生幾乎空白的曆史知識,該如何教,如何激活課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呢?
1、聯係語文課中的曆史知識進行講課。俗話說:文史不分家。語文課中有許多的曆史知識,與曆史課本有相互印證的作用。經常聯係語文課中的曆史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曆史與語文有密切聯係,能起到互相促進的效果。如講到辛亥革命的影響時,我聯係魯迅的作品《藥》的有關內容進行分析,要求同學們從曆史學科的角度進行評價。
2、感悟鄉土史,問題設計貼近生活。曆史課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時間和空間上都會使學生產生距離,繼而產生心理距離。有時,設計新穎、貼近生活內容的題目,可以架起一座連接過去和現實的橋梁。
3、適當結合影視、曆史小說中的有關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曆史的興趣。在分析"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緩慢發展的原因"時,與《喬家大院》作了選擇性的聯係,讓學生與上百年前的中國社會現狀進行了短暫的接觸,讓死的知識活起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曆史知識的印象,也有利於提升對曆史知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