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曆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2 / 2)

4、體現曆史學科特點,聯係當前世界熱點進行講課。如當前西方正在掀起一股研究中國孔子和《孫子兵法》的熱潮,日本不僅研究《孫子兵法》,還研究《三國演義》。他們研究的目的,一是推動軍事理論的研究,二是利用兩書中的戰略思想和戰略戰術進行國際的經濟爭霸鬥爭。通過聯係講解,讓學生明白學習曆史的現實意義,而且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5、優化記憶方式,探索記憶規律,激發學習曆史的興趣。學習中,學生學習曆史的最大障礙就是記憶,而且曆史的記憶量之大僅次於英語。如果,教師能幫助學生探索出記憶的規律,無疑會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也可大大增加學生學習曆史的興趣。例如,在講到中國古代文藝長廊的書法發展曆程中,分析宋朝書法特點的背景時,不妨先讓學生回想所學過宋朝的社會特點,即從政治、經濟、思想、社會等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師生的共同分析得出答案,不僅利於學生清晰記住這部分內容,而能夠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對後麵的繪畫、戲曲的學習,可按上述條件進行分析。在提高記憶效果的同時,既能激發學生探索記憶規律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6、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和適度的自主權。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渴望獨立,希望被重視被認同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因此,我覺得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真實的看法和觀點,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和創新;當學生說出或暗示其需求時,注意傾聽;當某些學生沒有達到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水平時,給他一個微笑或作出一適時的評價,再及時鼓勵學生奮起直追。

三、注重培養師生感情,對學生一視同仁

有良好的師生情感做基礎,學生就願意接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進步就快;反之,學生與教師之間關係疏遠甚至對立,進步就慢。因此,多與同學談心、交流思想,以誠相待,特別是向學生談談自己在中學時代學習曆史的感受,曾經遇到過哪些困難、挫折,這些困難挫折又是如何得到解決,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一個可相信的人,願意同老師交朋友,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總之,掃除學生輕視曆史的思想障礙,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曆史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他們學習曆史的積極性,那麼曆史學科教育教學效果將會是事半功倍,全麵提高教育質量一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