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陸誌明惹上官司 洗洋洋理解跟隨(2 / 3)

“你咋知道的。”陸誌明又一次驚訝洗洋洋的精通世故。

“我問過齊亮叔叔了。先吃飯。”洗洋洋笑著說。

“當務之急是找到賣方。可是那個代理商失蹤了。”陸誌明進入處理事情的狀態。

“明天咱們就去調查。”洗洋洋誌在必得。

陸誌明感覺到是推不開洗洋洋了,隻有默認洗洋洋的跟隨。

7月,熱的人心發慌。洗洋洋和陸誌明上天橋、走地道、坐地鐵、上公交,終於按照原合同的地址找到了代理公司。公司設在五環外不起眼的一棟破舊的寫字樓裏,保安說這間屋子兩年前就退租了。他們又找到了工商局,查到代理公司注冊人叫李淵,兩年前就注銷了公司。他們根據李淵的身份證號查到了他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和李增是一個胡同的。陸誌明拉著洗洋洋的手,在烈日下,在胡同裏,舉著打印出來的身份證照片,向過路的行人詢問是否認識李淵。

夕陽西下,李淵毫無線索。陸誌明和洗洋洋坐在胡同口的飯館喝著汽水,等著上菜。

“李淵。像是他。和身份證上的照片很像。”洗洋洋瞅著一個光著膀子的大肚子男人和一個濃妝豔抹的女人提著菜走進胡同,屏住呼吸悄聲說。

“有點像。”陸誌明說。

“跟上他。”洗洋洋起身向李淵走去。

“李淵。”洗洋洋叫了一聲。

李淵轉過身來,莫名地望著洗洋洋。

“你好。我是李增的同事,他出了點事,叫我給你傳個話。”洗洋洋誠懇地微笑著。

“什麼事?”李淵有點緊張,順手點著一支煙。

“他買的一台儀器被查出點問題。700萬。他托我告訴你。”洗洋洋流露出替李淵擔心的表情。

“是嗎?有這事。我還真不知道。這和我有關係嗎?我們是發小,都這胡同裏跑大的。” 李淵吐了一口煙圈,心放了下來。

“他不是從你的公司買的那台設備嗎?”洗洋洋問。

“公司。我不知道。我沒辦什麼公司呀。不過好像兩三年前,李增借過我的身份證。他說可以幫辦貸款。”李增回憶著。

“購買設備的代理商是用你的身份證注冊的,你是法人。”洗洋洋說。

“我不知情呀。李增這孫子。博士也幹這種事。”李淵氣憤地扔了煙頭,使勁用腳撚滅。

“不過也可能沒事。現在正在調查,還沒有定論。”洗洋洋解釋到。

“看我怎麼收拾這小子。”李淵氣的臉紅脖子粗,憤然離去。

看著李淵走了一段距離,洗洋洋尾隨其後,摸清了他的家門。

洗洋洋從裙子兜裏掏出手機,小心地保存了錄音,同時發給陸誌明:“你手機上備份上。萬一我手機丟了。”

“你這腦瓜子咋這機靈,演的跟真的似的。”陸誌明摸著洗洋洋的腦袋表揚到。

“這種事,你這書呆子怎麼做的了。繼續吃飯去。明日找律師。”洗洋洋得意洋洋地說。

“這麼大的事,你還樂?”陸誌明看著洗洋洋燦若夏花的笑臉說。

“隻要和你在一起,多大的事是高興,多小的事也是高興。”洗洋洋抿著嘴,滿足地說。

陸誌明看著洗洋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像把洗洋洋吸進 了肺葉裏,放進了心窩裏,隻是不言語。

從大雜院出來,陸誌明一直陶醉在香夢裏。回到單位,坐在趙琴書記辦公室才如夢初醒。

“誌明,最近所裏財務審計這事你知道吧?”趙琴問。

“聽說了。”陸誌明回答。

“出了點事。跟你有關的。”

“跟我有關,我一科研人員能出什麼財務問題?”陸誌明不解。

“你負責了一個1000萬的科研項目,是不是?”

“是。”

“有筆賬問題很大。一台700萬的網絡測試儀,財務績效不達標。”

“啊。”陸誌明吃驚地張大了嘴巴。

“啊。吃驚吧。所裏研究決定暫時暫停你手頭的所有工作,直到這台設備搞清楚為止。不管怎樣,你是項目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回去好好回憶一下這筆賬。下個月是複審計。”趙琴沉重地說。

又像是一個夢。陸誌明不知不覺走到財務處,財務處的人顯得比平常熱情客氣的多。陸誌明要求詳細查看財務憑證。會計劉雲拿著賬單和陸誌明進了會議室。

“這筆賬經手都是你簽的字。你應該最清楚這筆賬的輸入和輸出。”劉雲指著陸誌明的簽名說。

“這兩筆正好是我外調期間,我隻是簽了字,後麵的事情都是李增辦得。我都不知曉。”陸誌明解釋。

“我也記得是李增辦得,但是事情過去這麼久,沒有證據,隻能看記錄。記錄是你的簽字。”劉雲說。

“我去找李增。”陸誌明起身要走。

“希望找他有用。”李雲欲言又止。

“還有什麼事嗎?”陸誌明感覺劉雲話裏有話。

“這次審計出了很多問題,李增也有,但都是小額。你這筆金額大。趙琴主管財務工作,出事了就批評我們。這兩年各種財務規定紛紛出台,我們財務工作量加大了很多。這次審計重點審核國有資產的流失。你這台設備數額太大,被盯上了。” 劉雲抱怨到。

陸誌明看了劉雲一眼,表示理解,沒說什麼話,起身去找李增。

“兄弟,我一點印象沒有。”李增否認,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你怎麼能說瞎話呢?”陸誌明生氣地說。

“我真的不知道。紙麵記錄也看不出來有我啥事。”李增說。

“李增。你不要耍無賴。設備驗收單。設備驗收是你收到貨。”陸誌明想起來驗收環節,反駁到。

“驗收也是你的簽字。”李增說。

“我當時,在外地,怎麼可能簽字呢?”

“你可以查記錄。”李增轉身想走。

“你早有謀劃。”陸誌明不屑地說。

“話不能這麼說。事到如今。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話。”李增裝出一副仗義的樣子。

“不用了。我隻求你不再禍害我。”陸誌明鄙視李增這樣的小人,不屑地說。

財務出了問題,報銷憑證上每一個簽字的人都逃不掉,但是總有一個人要背黑鍋,總有一個環節是大漏洞,陸誌明預感到,他們早就設計好了,要讓他背這個“黑鍋”。

陸誌明找到資料管理員,查證了所有關於這台價值700萬的網絡測試儀的檔案。進所是他的簽字。此台設備進所隻做過一次實驗,後來一直處於報廢狀態,返修幾次依然不能正常使用。返修記錄簽字是李增,記錄齊全,毫不違規。700萬買了一廢品。陸誌明現在想起來,有一次他從外地回來,李增找他補簽了幾張憑證,他沒有細思量就簽了,其中就有這台700萬的設備。原來李增早有預謀,把風險全推到他身上。

陸誌明倒了杯水,在工位上坐下來,他要好好理理思路。這台設備進所之前就應該是一台廢品,但給出了正品的價位。700萬的好處落到了誰的口袋?李增、廠商、財務、所領導都有可能。李增是最大嫌疑人,因為後續設備入場都是他經手。但設備符合管理程序,每年都進行檢修,表麵上看李增做的嚴謹認真。李增和趙琴走的很近,趙琴分管財務工作,他倆綁在一起了嗎?廠商、供應商、代理商和他們怎麼分配其中的利益?所長會不會有所關聯? 陸誌明發散思維,思考著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