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朝的事讓滿朝文武都是心驚不已,一是皇帝上朝,讓滿朝文武眼珠子都掉了一地;二是則開原大捷,乃是前所未有的大勝;三就是聖恩優厚,讓這個名不經傳的陳駿德名利雙收,一個轉身便進入了大明的貴族之列。
這讓很多在朝廷熬了很多年的老臣心生不滿,憑什麼你個愣頭青就能站在我們頭上。我們十年寒窗,到死也得不到爵位,可是你這個小娃娃怎麼可以得此天大的好事!
要不是皇帝走得快眾人沒有反應過來,就算是腦袋上放把刀,他們也要對這個不合祖製的旨意“據理力爭”。禦史言官並非是不怕死,隻不過不畏強權、慷慨赴死乃是士人的氣節。而這樣可歌可泣的事也定會被士林傳唱,死後也能名流千古,這才是他們畢生的追求。最好的結果是能挨了廷杖遭遇罷官,這樣就算是被遣返回鄉,那也是天下聞名了。有明一代士子重氣節而輕大義,不得不說這畸形的風氣讓人大跌眼鏡。
故而下了早朝之後,個個都是擼胳膊挽袖子準備大寫特寫,將滿心的不甘都發泄在奏章之上,就連萬曆皇帝破天荒的上朝的驚喜都拋在腦後。
此刻最難的卻是內閣大學士方從哲,一臉凝重的在值事房裏看著不斷遞上來的奏本,看了幾本之後他便置之不理了。這堆積如山的奏章其實也不用再看下去了,這些都是指責皇帝破格提拔陳駿德之事。
這個還算好說,自己直接往上遞就可以了。可是最讓方從哲擔憂的卻是關於陳駿德的封賞,一會皇上的旨意就送過來了,自己是遵旨還是封還,這個確實不好把握。封還肯定會承受皇帝滔天的怒火,可要是遵旨,那朝廷上上下下的唾沫星子都能將他淹死。這裏外不是人的事可謂是愁懷了方從哲,想著對應之策的他腦袋都快憋大了。
沒想到這好不容易上了回早朝,可是這位皇帝還是把這個難題丟給了自己。心裏頭不滿的方從哲捋了捋胡須突然站起來對身邊的翰林吩咐道:“將這些奏章都送進宮裏給聖上禦覽,接下來所有奏本都是一個不留!馬上去請兵部尚書黃嘉善,侍郎袁應泰、楊應聘,兵科給事中趙興邦來此,趁著大勝,朝廷也得幹點正事了”!
乾清宮,大太監王安帶著人來到正親筆寫聖旨的萬曆皇帝身邊,看著眼前這個身子剛有所好轉的皇帝驚慌失措的開口道:“哎呦!萬歲爺,這怎麼能使得?你這身子剛好一點,禦醫讓聖上多多休息,這等事交給下麵的人來做就可以了”!
萬曆皇帝今天的精神頭不錯,聞言頭也不抬的哈哈大笑道:“哈哈,這個陳駿德還真是朕的福星,要是沒有他估計朕還得躺些時日才能起來,更何談親筆書寫聖旨”?
皇上就是太監的天,萬曆皇帝輕鬆的語氣也感染了王安。隨即揮手讓人放下奏章出去,而他立於龍書案前笑嗬嗬的說道:“這個陳駿德真是不錯,萬歲爺,外廷都快吵翻天了,這不奏章像雪花一樣送進宮來。這個大學士方從哲真是個滑頭,這些奏章……”。
“混賬”!
伴君如伴虎,突然的一聲喝斥嚇得王安“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可還沒等他開口求饒呢,皺著眉頭的萬曆皇帝抬起頭來看著王安語氣不悅的開口道:“陳駿德是你這東西能直呼其名的嗎”?
頗為了解萬曆皇帝的王安心中一驚,連忙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淚流滿麵的說道:“老奴說錯了,罪該萬死!應該是新晉忠毅伯,陳伯爺”!
“這就對了嘛,起來吧,以後嘴上有個把門的!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發,一會你去傳朕的旨意,明日早朝要定下遼東的作戰計劃”!
趁著萬曆皇帝低下頭的時候,躲過一劫的王安擦了擦頭上虛汗,連忙恭敬的開口道:“老奴遵旨”!
京城吏部尚書鄭繼之的府邸此刻卻是燈火通明,早朝之上詆毀陳駿德之人都是赫然在列。
一向急脾氣的顧慥將手上的茶杯重重的放下,語氣不善的開口道:“鄭大人怎麼還沒回來,這說好的晚上商討早朝之事。可這眾人都來了,獨獨少了他這個扛大旗的!今天咱們可是受了不少氣,竟然排著隊挨個看了一圈圓滾滾的人頭,真是有辱斯文,氣煞我也”!
黑著臉的張修德看了一眼顧慥後耐心的說道:“今天早朝的事各位都很清楚,皇上執拗的很,這個從天而降的陳駿德也甚是可惡!那監軍章仁壽本是我們的人,可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沒了!要不是飛鴿傳書到了,咱們還被蒙在鼓裏呢!沒想到這個愣頭青陳駿德還頗有手段,越過遼東巡撫直接上書朝廷。這個嶄露頭角的東林黨人咱們不能放縱!而且這個事絕不能就這麼完了,要不然還不讓東林黨的看笑話?姚兄,你到說句話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