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順豐的“電商路”(2 / 3)

“其實這也是順豐一貫的特點,沒做成不要緊,不行就換個方向再去嚐試,直到把一件事情最終做成為止。”這是一位順豐內部員工的評價。

事實上,在“順豐優選”推出之前,順豐內部曾對到底從哪裏切入做電商有過深度的探討,討論的結果是:其他品類如服裝、3C等都已經有比較優秀的電商,但高端食品以及生鮮類卻沒有表現特別突出的公司,而食品在電商裏所占的比例不到3%。這對於順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機會。

如今再回頭去看,外界大多會感慨順豐當初決策的果斷。在2012年5月底“順豐優選”正式上線後;6月1日亞馬遜中國就跟著開賣生鮮;隨後7月17日“本來生活”橫空出世;7月18日京東商城也宣布開通生鮮食品頻道;隨後1號店推出生鮮品類;天貓預售頻道旗下上線“時令最新鮮”板塊,預售生鮮產品……

雖然參與者越來越多,但“順豐優選”CEO李東起認為:“市場還很小,現在談競爭對手太狹隘了,關鍵是培養用戶習慣,把這張餅攤大。”

有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順豐優選”已全麵覆蓋了生鮮食品、酒水飲料、糧油副食等幾乎所有食品品類,還在26個城市建設了倉儲中心,完成了一張初步覆蓋全國的倉儲配送網絡,並在10多個城市建立了冷鏈物流配送體係。

可以說,“順豐優選”的布局已初步完成,這讓順豐考慮開始布局其未完成的O2O——嘿客。

嘿客,隻為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裏難題?

今年5月18日,順豐的“嘿客”便利店已經在全國啟動,當時就布點500多家。據記者了解,5個月後的今天,嘿客開業的門店數量,全國已經接近2000家,覆蓋全至一、二、三、四線城市。按照這樣的速度,順豐年內在全國拓展3000家門店的目標應該很容易實現。

記者了解到,籌劃建立之初,嘿客定位隻是順豐為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裏難題而鋪設的收派件網點,便利店功能並不是其主業,目的旨在分攤運營成本。但據專業人士測算,順豐每建一家20平方米左右的嘿客店,其房租、裝修、人工、水電、道具等就需三四十萬元,按今年年底建成3000家計算,順豐前期就需投入10億元左右。這幾乎相當於順豐2013年全年2/3的利潤。顯然,嘿客還有更大的用途。

9月末的一天,記者在位北京亞運村的一家嘿客店看到,由於大閘蟹上市,店裏也推出了直接由原產地發貨,可48小時內到達的多種大閘蟹禮盒。住在附近的兩客人,正在詢問這一產品的價格。記者看到,目前店裏依然沒有實物產品,隻張貼了幾十款的產品廣告圖片。如果想獲取更豐富的產品信息,可用店裏提供的iPad上網挑選。

不論是客流還是產品供應量,這一號稱新一代社區服務商業體似乎還沒辦法趕超傳統的便利店並為此飽受外界質疑。對此,記者從順豐內部了解到,目前大眾看到的“嘿客”,尚處於試運營階段,模式上並不是最終版。

而且如果留心的話,可以發現在眾多的質疑聲中,絕大部分都是針對嘿客的網購體驗和便民服務的,而很少提及嘿客的商品預購功能,大多數人僅僅把嘿客看作一個尋常的網購場所,甚至將其與普通的便利店相比,而沒有將之與順豐的物流優勢及戰略布局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