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世紀勇敢的心?(1 / 2)

21世紀勇敢的心?

往事

作者:塔夫

鬧得沸沸揚揚的蘇格蘭公投一事終於塵埃落定了——公投結果是“統派”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獨派”,蘇格蘭得以繼續留在英國,但此事對英國未來的影響絕不可小覷,而且其影響也將長期存在。

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對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曆史糾結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電影《勇敢的心》——相信中國觀眾對梅爾吉普森在影片中高呼“自由”的畫麵所留下的印象,遠遠深過對蘇格蘭的了解。

但實際上,梅爾吉普森的高呼隻是在電影中感人,現實中英國對蘇格蘭的統治,無論從曆史還是法理上看,都無可厚非。

從英國可查的最古老的曆史上看,蘇格蘭與英格蘭確實是兩個獨立的國家,蘇格蘭位於英格蘭之北。由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在曆史上是夙敵,因此法國當然希望在蘇格蘭施加更多的影響,以形成對英格蘭的南北夾擊之勢,故曆史上蘇格蘭多次與法國結成盟友關係共同對付英格蘭。

相反,如站在英格蘭的立場,讓蘇格蘭擺脫法國的影響以保證其北部安全,則是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因此英格蘭在中世紀確實一直尋求對蘇格蘭的征服,但始終沒有真正成功,反倒是蘇格蘭於14世紀迫使英格蘭正式承認了蘇格蘭的獨立地位。

至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1558—1603年在位),英格蘭放棄了征服政策,但玩了個“陰招”——伊麗莎白一世通過支持蘇格蘭宗教改革派,使得蘇格蘭教會從天主教教會變為同英格蘭教會一樣的新教教會的方法,使英格蘭對蘇格蘭的影響逐步加大,並最終取代了法國在蘇格蘭的地位。

曆史上,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初次合並發生於伊麗莎白一世死後。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由於想利用自己的婚姻籌碼在歐洲大陸各國之間找平衡,所以她終身未嫁(故也被稱為童真女王),因此她也沒有子嗣,於是繼承人選就一直懸而未決。

至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經過複雜的政治鬥爭,她的表侄子、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得以繼承王位,於是兩國形成共主聯邦——後來所有的英國國王,包括目前的伊麗莎白二世,都是詹姆斯一世的後人——也就是說,如果從詹姆斯一世那裏算,伊莉莎白二世從法理上講,她是蘇格蘭國王,同時兼任英格蘭國王。

但這個合並實際上是表麵上的合並:雖然兩國共戴一君,但卻各自擁有不同的議會與政府機構(樞密院),蘇格蘭和英格蘭在政治、宗教、法律、經濟等各個方麵都保有各自的獨立係統。查理一世(Charles I)曾試圖統一兩國教會,結果卻激起了蘇格蘭教會領導的反叛,並最終導致英國內戰,直至大名鼎鼎的克倫威爾用軍事手段血腥平叛,才再次征服了蘇格蘭。但蘇格蘭人卻沒從心理認同統一,查理二世即位後,蘇格蘭旋即宣布獨立,但兩國仍然維持著共主聯邦的狀態。

不過這種狀態隻維持了百年左右的時間。這百年間,隨著英格蘭的不斷強大,壟斷了海上貿易和關稅,並將蘇格蘭的主要貿易夥伴荷蘭打垮,使得以農業立國的蘇格蘭在經濟上逐漸陷入了困頓。而這種情況隨著18世紀初蘇格蘭爆發大饑荒而顯得更為突出,於是蘇格蘭議會在蘇格蘭社會並不支持的情況下,做出了與英格蘭合並動議——蘇格蘭與英格蘭最終於1707年徹底合並,蘇格蘭最主要的國家機器——議會,也被解散。

從上述陳述中,我們很容易能得出一個結論:實行君主立憲製的英國,由於君主是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共主,且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國家機器合並是蘇格蘭議會做出的,所以蘇格蘭屬於英國,無論從法理還是曆史上說,都是合情合理的。

這樣,蘇格蘭成為英國的一部分,自1707年至上世紀90年代已經近300年曆史,兩國基本相安無事——那麼為什麼蘇格蘭社會突然開始上演真實版《勇敢的心》,高呼“自由”要脫離英國那?

要想明白這一切,必須了解一個人,他就是英國前首相,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緊緊追隨布什步伐的,當時的英國工黨領袖布萊爾。

1997年,工黨所麵臨的局麵是,保守黨已經連贏4場大選,工黨再輸實在太傷士氣,於是工黨決心推出帥哥布萊爾,希望他能以英俊的外表和出色的演技為工黨贏得更多的選票。但問題是,布萊爾入戲過深,竟然真的將台詞當成了政治承諾,竟然許諾說他若當選,將實行“權力下放,地方自治”的政策——事實上,戰後英國幾乎所有首相候選人都說過類似的話,但僅限於表演——其目的是討好地方勢力,獲得地區選票支持——但據筆者所查,隻有布萊爾將其真正實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