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王室及公卿大臣,跟隨儲君熊橫,撤離出壽春,向西南進發,回舊王都郢,畢竟那裏深入楚國西南腹地,環境複雜,當地有楚國的老舊貴族,百年紮根在那,還有許多部落和方國支撐,燕軍要攻打過去,並不容易。
這一行,楚了八萬守城了王軍之外,還有十萬的新軍,另外十萬人馬留下來,利用淮河天險,阻擋燕軍的渡河。
薑雄武帶著兩萬騎兵,從淮水上遊渡河,在防線薄弱處,撕破一個豁口,直接插到了淮河以北的楚地,沒有逗留盤旋,直接一路南下,然後沿著大別山東麓山腳,要去截殺楚王室撤離的隊伍。
兵力雖少,但是清一色的輕甲戰騎,適合遠程追擊,能戰就戰,一旦寡不敵眾,轉身就走,楚軍徒步甲士根本追不上,這一套遊擊打法,是從東胡那裏學來的,這些騎兵多年與胡人騎兵打交道、作戰,深諳其理。
全副戎裝的騎士們,在一麵麵迎風獵獵的旗幟下,腰佩短刀、斜掛戰弓,左手持繪著上古猛獸的牛皮騎盾,右手一把長柄陌刀,非常適合衝殺、劈砍,馬背上的威力要比衝刺的長槍長矛大。
另一方麵,荊燕率領三萬水師,數十條戰艦、船舶,逆流而上,向鄱陽湖水係前進。
大江之上,天風浩蕩。
荊燕將軍一身甲胄,昂然立於船頭,風吹戰袍獵獵作響,眉宇之間一片神采飛揚。
戰艦上披甲之士肅然林立,船艦的水兵喊著低沉的號子,整齊合一地劃著槳,江水發出“潑拉拉”的聲音。
“荊將軍,還有兩日的路程,我們就能抵達該水域了。”一位副將走上來,稟告道。
荊燕點了點頭,這次伏擊非常隱蔽,沿途幾個楚軍的長江口關塞和烽火台,早就被燕軍派出去的斥候和陸戰隊特種兵拔掉了,因此在長江水麵一路暢通,並沒有遇到沿途駐軍的阻截。
盡管兩路出動的人馬都不多,但都是燕國的精銳騎兵和水師,別的不說,光是這幾十艘戰艦上,就有一些火炮,而且鋼甲裹住船體,麵對麵與楚軍的水師交戰,肯定能一戰成名。
“趙、齊、魏相繼滅亡,如今劇辛太尉在攻楚,秦開將軍在攻韓,廉頗將軍在抗衡秦軍,都有大任務,現在,終於輪到我水師亮相了,這次一定要打垮楚軍的水師!”
這位中年副將也大笑道:“絕對沒有問題,咱們水師訓練多年,還沒有正規對手,這次就拿楚軍開刀了。”
………
楚軍接近二十萬人浩浩蕩蕩,首尾相隔了三十裏,除了甲士和貴族外,還有一些宮女、內侍、富甲、客卿、官員家屬等隨同,如此一來,人數要遠多於二十萬了。
馬車輜重、糧草物資、金銀財寶都被南運,帶回郢都,不給燕軍留下,這樣勢必會影響了速度。
好在這七八日下來,並沒有燕軍追擊的消息,讓隨行的隊伍,都放鬆了警惕。
這一日,抵達了大別山南麓,山貌地形逐漸平緩,要接近河灘渡口了。
寬闊的江麵上,早就停泊好了上百艘大小船隻,要通過長江水路,把這二十五六萬人運往舊王都,途中會經過鄂城、江夏,然後抵達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