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
個性表達
作者:蘇原
早在剛剛進入外交圈的時候,前輩們就反複叮囑,做好外交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廣交、深交朋友。經過這麼多年的工作實踐,我深深體會到,應該在這兩條之上,再增加一條,就是善交朋友。善交朋友,要求一名外交官除了外語能力以及政策水平、業務素質過硬之外,還要知識麵廣、對所談及的問題不能人雲亦雲,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否則,對方跟你首次見麵還能泛泛聊幾句,久而久之,就會覺得你沒有思想、沒有見解,跟你多聊無益,慢慢就會疏遠你。外交官的接觸麵很廣,幾乎是三教九流,各階層的人士無所不打交道,如果知識麵窄,則根本無法開展工作,至少不能深入開展工作。
雖然過去了將近20年,但波德維爾斯夫人仍然留在我深層的記憶裏。波夫人居住在蘇黎世市郊的一個莊園,她是一名德國貴族外交官的遺孀。初次見麵時,我第一感覺是這位年已七旬的貴夫人不宜接近,無論是稍顯冷厲的麵容還是那高高在上的氣質以及直爽的個性。在宴會上我們相鄰而坐。一開始,我出於禮貌,主動和她聊些家常話,以及初來瑞士的印象。慢慢地,我發覺我們的共同話題似乎越來越多。從文藝複興的藝術巨匠米開朗琪羅、布拉曼特,談到聖彼得大教堂和貝爾尼尼;從瑞士教堂的濕壁畫談到中世紀愛爾蘭的傳教士……我的興致很高,波夫人在微笑傾聽,時不時插上幾句,補充我的疏漏和誤區,她的點評也非常到位。恍惚間,我似乎感覺不是身在蘇黎世的外交場合,而是回到了當年的學堂,與我的外教克裏斯緹在進行交流……
雖然離開瑞士多年,但我仍偶爾從常駐那裏的同事處打聽到波夫人的訊息,知道她也在與我的同事碰麵時還時不時提起我……
上個月在柏林愛樂音樂廳裏,欣賞了一位年輕的中國女鋼琴家的獨奏音樂會。這位名叫王羽佳的80後女鋼琴家是近年迅速在國際上崛起的年輕鋼琴大師。耳邊聽著王羽佳精彩的演奏,我的腦海裏卻浮現出另外一個中國年輕鋼琴家的身影。
那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應邀參加蘇黎世大學中國學生會舉辦的春節聯歡會。我站在一台鋼琴旁邊與同學們聊天。一曲鋼琴結束,演奏者暫時離開。我瞥見一個熟悉的男孩一手持葡萄酒杯,一手隨手在潔白的琴鍵上靈活地彈奏了幾下。就這麼簡單的幾下,頓時讓我有驚豔的感覺:剛才的演奏者跟他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我思索了一下,想起了這個男孩前段時間曾在我那裏辦過公證。我衝他笑了笑,讚了一句。他也衝我微笑著舉了舉手中的酒杯。
多年之後,我從網上得知,這名當年的男孩已經成為國內著名的鋼琴家。他就是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係教授杜泰航先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德國經濟也一度遭受重創。有一天,我約了德國外交部的一名處長,想與他談談德國準備如何應對危機。我是第一次與這名處長見麵,擔心他隻會跟我泛泛而談,收獲不大。來到他的辦公室之後,意外地發現辦公室牆上居然掛著一幅中國古代山水畫。我馬上有了主意,就以這幅畫為切入點,拉近彼此的關係。果然,幾句溢美之詞送出去之後,處長的臉上立馬開了花,迫不及待地主動跟我狂侃了一通他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認知。不知不覺話題就轉移到我今天來拜訪的主題上,最終滿載而歸。
似乎以前也聽過一些前輩的經驗之談,在與老外交往時,比如彼此總共談了一個小時,也許這一個小時的前40多分鍾都是鋪墊,最關鍵的話其實隻需要幾分鍾就夠了。看似時間分配不合理,但沒有前麵的鋪墊,你把再多的時間用來表達你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也沒有意義。
現在的外交工作,其深度、難度遠超當年。對外交官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遠超當年。不僅需要掌握外語能力,還要對政治、經濟、軍事、能源、氣候、糧食、金融等諸多領域有相當深度的知識積累。你所麵對和需要交往的人群各式各樣,我們的外交官不僅要有相當的智商,更要有相當的情商。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知心的朋友,更多願意為推動中外交往做貢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