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介素養教育認識上的幾個誤區(1 / 2)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和使用著各種媒介。媒介素養教育這一話題也漸漸進入專家學者的研究範圍。但是,縱觀這幾年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在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認知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關鍵詞】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教育 受眾

伴隨著信息時代海量卻又良莠不齊的信息消費,媒介素養逐漸成為人的整體素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國學者詹姆斯·波特在《媒介素養》一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傳播對人類的影響就像氣候一樣無時不在,有時使人顫抖,有時使人渾身濕褥,有時還會使人灼熱無比。然而,人們麵對天氣並非束手無策。接受過媒介素養教育的人麵對媒體的影響,也能像帶雨傘、塗防曬霜一樣來控製不同信息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也能像擁抱陽光一樣積極地擁抱媒體信息。這句話指出了媒介素養教育在當今時代的必要性。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國學者就開始倡導媒介素養教育,現在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挪威、芬蘭、瑞典等國已將媒介素養教育設為全國或國內部分地區中、小學的正規教育內容。我國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關注始於1997年。當年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卜衛發表了中國大陸第一篇係統論述媒介素養教育的論文——《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追溯了“媒介素養”這個概念在西方發展演變的曆史。文中的“媒介教育”即今天“媒介素養教育”。此後,學者們陸續發表了一些研究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的論文,縱觀學者們對媒介素養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在某些方麵依然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獨立開設媒介素養課程條件尚不成熟

有些學者認為,目前我國的中小學尚不具備獨立開設媒介素養課程的條件。首先,從客觀條件考慮,缺乏一定的師資、設備、教材等資源;其次,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剛剛在中小學展開實施,如果在這基礎上再開設一門新型的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難免會造成師生在認識上的混亂。因此,就目前階段來說,將媒介素養課程有機融入信息技術課程是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可行途徑。

但是筆者認為,首先,這是對媒介素養內涵理解過於簡單的表現。他們簡單的認為媒介素養就是指操作電腦的能力,是一種技能訓練。其實,媒介素養的內涵是相當廣泛的。正如學者魯賓所指出的,媒介素養的內涵至少包括三個層麵的內容,即“能力模式”、“知識模式”和“理解模式”。①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麵對媒體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辯的反映能力。②由此可見,媒介素養教育絕不僅限於技術層麵的範疇,更重要的應是它精神層麵的內容。

其次,我們知道,信息技術強調的是對電腦和網絡知識的學習,信息素養強調的也是對網絡信息、電子化信息的獲取、運用、反思以及製作能力。而媒介素養所關注的則不僅僅是電腦和網絡這個新興媒介,還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而傳統媒介對受眾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第三,筆者認為即使是把媒介素養教育融入信息技術學科,我們也仍然麵臨著上述的一係列問題。從師資上講,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不一定就已經具備了媒介素養知識,因此我們還必須得對這些老師進行專門的媒介素養培訓;從設備、教材資源來說,因為媒介素養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無論是獨立開設,還是融入其他學科,均需要學校配備相應的教育設備與教材等資源,因此並不會因為把它融入信息技術課程中就可以省去這些資源設備;從教師角度講,筆者認為把媒介素養教育融入其他學科恰恰是導致教師認識上混亂的原因。相對而言,我國已經有一些大學開設了媒介素養的課程,培養了一批具備媒介素養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是現實可用的,因此,由他們來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相關知識的教育,不僅可以節省培訓其他學科老師的資金、人力等資源,而且也使得各學科的老師各有所長,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當然,有人擔心獨立開設一門新的媒介素養課程,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隻要我們安排合理,教育得法,那麼就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相反,還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調節器。

誤區二:媒介素養教育是針對青少年的教育

許多學者認為,由於青少年缺乏足夠的辨識水平和自控能力,同時也缺乏必要的媒介知識和批判意識,特別容易受到傳媒環境影響而犯下錯誤,或者影響心理健康成長,因此把媒介素養教育定位成針對青少年的教育。筆者認為,媒介素養教育不應該隻是針對青少年的教育,而應該是一種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我們應該使媒介素養成為我國公民的基本素質之一。在2007西湖媒介素養高峰論壇中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張芹認為:“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在各個層次、各類人群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