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新聞穿件漂亮的“衣服”(1 / 3)

後期製作,顧名思義,是相對於新聞節目中前期策劃和采訪而言的,就是新聞采回來後,如何把它加工出來,呈現到觀眾麵前,說白了,也就是給新聞穿什麼“衣服”的事情。近年來,各電視台,爭相讓自己的新聞節目脫下“嚴肅”的外衣,輕裝上陣。央視新聞頻道的大規模改版,尤其在新聞節目的包裝和後期製作上的變化,也反映了電視新聞製作改革的趨勢。改革者深諳其道,新聞是產品,任何產品想叫好又叫座,就離不開包裝。那麼民生新聞該如何包裝,如何穿上漂亮的“衣服”呢?筆者以安徽經視的《幫女郎 幫你忙》欄目為例,談談電視民生新聞的後期製作。

一、用娛樂化思維給民生新聞“穿衣服”

所謂“民生新聞”,湖南經濟電視台台長呂煥斌曾為其下過一個定義:“媒體站在人文關懷的立場上,從最廣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發,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播報、評說百姓關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誌的同時,積極為百姓排憂解難。”概括地說,民生新聞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為老百姓服務的新聞。既然是服務老百姓的新聞,首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視角來做新聞,決定我們得用娛樂的思維,來給民生新聞“穿衣服”。

新聞娛樂化,這一直是業內廣受爭議的話題,而我們提出的“娛樂化思維”,與新聞娛樂化不是一個概念。那麼,什麼是娛樂呢?《新華字典》的解釋是:(1)歡娛快樂;使歡樂。(2)快樂有趣的活動。也就是說,“娛樂”與所謂的“惡搞”、“媚俗”等是截然不同的,它追求的是一種讓人放鬆和愜意的境界,而不是惡意的搞怪,無聊的搞笑。它可以不讓人發笑,甚至讓人哭鼻子,但這些是在一種愜意而享受的過程中完成的。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娛樂化思維”更具有貼近性,能讓受眾不僅能在放鬆的狀態下接收新聞中所傳遞的信息,更能較好地接受新聞中所表達的觀點,從而達到傳播的目的。有人認為,新聞娛樂化有礙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表達,但筆者認為,隻要新聞製作者能夠本著還原事實真相的態度,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展現,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是不會打折扣的。也就是說,隻要這“衣服”,“穿”之有道,“穿”之有度。

二、電視民生新聞的“穿衣之道”

電視民生新聞的“穿衣之道”可以用八個字概括,那就是——娛樂思維,漂亮得體。在節目的後期製作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標題

雖然電視新聞的標題,不像平麵媒體顯得那麼重要,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也會吸引觀眾注意力,給民生新聞增添幾分樂趣。像《幫女郎 幫你忙》中的很多新聞標題都很有特色,例如“肥東有個許文強”,“小三來逼宮 上門砍原配”,還有“手機修了一年多,我都成了‘待機王’!”,“合肥驚現‘史上最牛廁所’?!”等等。看到這些題目,雖然有的是情感類,有的是投訴類,但在標題上注入了娛樂元素,較為巧妙地概括了新聞內容,為節目的可看性加了分。

2、敘事方式

民生新聞主要講述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事,內容的貼近性要求我們的敘述方式,首先要通俗易懂,但通俗易懂不代表平鋪直敘地說大白話,幹巴巴的語言不會引起受眾的興趣。精彩的內容,還須有好的敘事方式。《幫女郎 幫你忙》有一期節目叫《我家牆上有怪聲》,節目從電影《咒怨》引入,製造牆上怪聲帶來的恐怖氣氛,讓觀眾欲罷不能,然後再由記者體驗式地把有怪聲的狀況展現在觀眾麵前,最後抽絲剝繭,揭秘製造怪聲的“罪魁禍首”——原來是遠處的一個變壓器。這樣一個很普通的幫忙稿,作者沒有“有一說一”,平均用力,而是在後期製作中利用穿插式的電影敘事手法,帶動故事情節發展,把 “怪聲”這個觀眾的興奮點放大,獲得了很好的收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