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女郎 幫你忙》欄目一直提倡“以新聞的態度講故事,以故事的方式說新聞”,要求在新聞裏融入故事的敘事手法,就此,筆者提煉出以下幾點經驗。
(1)視角的平民化
民生新聞在敘事視角上一改傳統新聞中的精英敘事、權威敘事和專家敘事,把視角聚焦到平民身上,站在平民的立場上,以一種普通人的價值取向來觀察和思考問題,用一種平民的角度去體察和敘述平民百姓的生活。①
平民視角,要求在民生新聞的敘事中,將老百姓最關心的信息前置,將老百姓最愛看的點放大。同時,將老百姓聽不懂的“專業術語”解讀成“白話”。
(2)敘事的現場感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民生新聞在敘事時,首先考慮的是新聞的現場感,這是新聞真實的最好注腳。我們將最具現場感的畫麵和同期聲前置,放到新聞的開頭,從而迅速抓住觀眾的眼球,讓其直接感受到現場氣氛,事件發展的高潮,人物的內心變化等等。比如在《幫女郎 幫你忙》欄目中有一期節目播出了一個3歲小孩和幹媽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被觀眾譽為現實版的《媽媽再愛我一次》。在這期節目裏,編導敏銳地意識到現場感對於敘事的重要性,將孩子與幹媽離別的一幕前置,孩子哭著蹣跚地追逐幹媽的畫麵,深深定格在觀眾的腦海,讓觀眾有了強烈“看下去”的欲望,使得當期節目的收視率創了新高。
(3)設置懸念 突出細節
“見事見人”,是民生新聞的基本要求。想要說好“事”,就少不了懸念,想要說好“人”,就少不了細節。
所謂“懸念”,就是賣關子。凡事一下點透,就會索然無味,層層剝繭,才會妙趣橫生。比如《幫女郎 幫你忙》節目曾經播出過一期女信貸員為了情人,私自挪用公款,最終走投無路,請求記者幫助的新聞,如果把這個故事就這麼一下講出來,可能不會讓觀眾興奮起來。編導十分巧妙地設置了懸念:這個女信貸員的求助是真是假?她為何能如此順利地挪用數額巨大的公款?她求助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麵對這樣一個“犯罪分子”,在情與法的麵前,記者該如何抉擇?這些問題一個個拋出來,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新聞變得驚心動魄,懸念疊生,令人難忘。
而所謂“細節”,可以是新聞人物的典型語言或典型動作,也可以是新聞事件中的一個小插曲,或是新聞事件中的一個場景。這樣的細節往往是生動的,可以表現新聞主題。②比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這些細節都可能為節目加分。
(4)口語表達
朱增樸在《聲像傳播論》中提出,“電子媒介所運載的實際是一種口語化的新聞。”③口語表達能使新聞通俗易懂,具體形象,能在最短時間內讓觀眾理解新聞所傳遞的信息,激發觀眾收看新聞的興趣,提高傳播的效率。在電視民生新聞中,恰到好處的口語表達,甚至加上一些本土化的方言,會大大拉近新聞與老百姓的距離。
3、字幕特技
央視新聞頻道改版,在字幕上下了很大功夫,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字變大了,變清晰了,而且字幕停留時間長。字幕的運用越來越凸顯它的重要性。在《幫女郎 幫你忙》節目裏,除了同期聲字幕外,還有其它各類字幕特技,如框邊、箭頭、圖形等,同期聲字幕裏關鍵詞的重複放大等也對新聞起到了提示和強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