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從報道主題、標題、報道篇幅、報道來源等方麵對《人民日報》就台灣2009年由莫拉克台風引發的水災的報道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人民日報》 台灣8·8水災報道 內容分析
一、研究目的
本文試圖通過對《人民日報》對“台灣8·8水災”的報道進行內容分析,探討《人民日報》涉台突發性事件報道的特點。
二、研究方法
(一)媒體選擇
本研究選取了《人民日報》是因為《人民日報》現在為世界十大報紙之一,是我國最具權威性的黨委機關報,是我國的主流傳統媒體。
(二)時間段截取
2009年8月8日到2009年9月8日。
(三)分析單位
《人民日報》涉及“台灣8·8水災”報道的新聞、圖片、評論等。主要的分析變量包括報道的數量、報道的來源、報道體裁等。
三、報道內容分析
(一)“台灣8·8水災”的時間構架
時間架構(time frame)作為衡量議題流動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指議題從一個媒體傳散到另一媒體,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過程。
從整體來看,報紙媒體在此事件報道中顯示出較有規律的趨勢,大致經曆了由大量報道到數量減少直至最後平穩的過程。
根據“台灣8·8水災”事件相關報道的議題數量,本次媒介議題的時間架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進入期;(2)高峰期;(3)波動期;(4)消弱期。
《人民日報》在此次議題的發展上可以大致分為四個時期,即進入期:2009年8月8日—2009年8月10日;高峰期:2009年8月11日—2009年8月22日;波動期:2009年8月23日—2009年9月2日;消弱期:2009年9月2日—2009年9月8日。
(二)《人民日報》議題的特點
從2009年8月8日,《人民日報》進入“台灣8·8水災”的議題報道到2009年9月8日結束報道,一共有73篇相關新聞。下文將從報道主題、標題類型、標題用詞、報道體裁、報道篇幅、報道版麵比例、報道來源、評論情況、呈現形式幾個維度來分析《人民日報》的議題特點。
1、報道主題
主題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其他五個類別。經濟主題包括水災經濟損失、基礎設施損失、破壞,例如水、電、氣、房屋、道路的損壞等。政治主題包括國家領導人、國家機關、官方新聞發布會、官方組織的救助活動等。文化主題包括地方電視台組織的晚會、義演等。社會主題包括傷亡、失蹤、救災情況的報道等。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在《人民日報》的73篇相關報道中,政治議題數量最多,有34篇。其次是社會議題,有22篇。經濟和文化議題相對較少。其中政治議題主要涉及的是大陸官方的捐贈新聞報道。
2、標題類型
標題分為客觀、主觀及不確定三個類別。客觀標題指標題敘述事件本身,不帶有任何評論。主觀標題,指帶有評論色彩。《人民日報》關於“台灣8·8水災”報道的標題全部為客觀標題,不帶有任何評論及感情色彩。
3、標題用詞
分析上述標題類型可知,《人民日報》新聞報道均用客觀標題,不帶有感情色彩,所以標題用詞均為中性,不含有褒貶的特征。
4、報道體裁
報道體裁分為消息、通訊、新聞評論三個維度。
《人民日報》關於此次“台灣8.8水災”的報道中,消息的數量最多,有43篇;其次是通訊,有29篇,評論隻有1篇。由此看出,《人民日報》基本立場是客觀的進行新聞敘述,對於此事件基本不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