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農村居民如何建立現代消費意識(1 / 3)

【摘要】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奮鬥目標,必須改革消費模式,完善消費結構,建立現代消費意識,形成現代消費觀念。本文從消費模式、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內涵著手,論述了建立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消費模式、方式與結構方麵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現代消費意識,形成現代消費觀念的若幹建議。

【關鍵詞】消費意識 消費觀念 消費結構 消費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村的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居民消費趨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從“溫飽型”小康社會向“富裕型”小康社會過渡,居民的消費觀念逐漸從傳統消費觀念轉向現代消費觀念,從注重物質消費轉向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並重,這標誌著人的全麵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改變當前一些地方農村居民低水平的、落後的消費習慣或消費方式,建立現代消費意識,仍然麵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難,需要我們以改革的精神加快消費方式、消費結構的變革進程,建立與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能夠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現代消費意識。筆者認為,建立現代消費意識,必須理解與消費意識相關的消費模式、消費方式及消費結構的基本內涵;明確建立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的重要意義;重點把握幾項重要原則、創建幾種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注意解決幾個問題。

一、消費模式、消費方式與消費結構的基本內涵

要建立現代消費意識,首先就要理解消費模式、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基本內涵。

所謂消費模式,是指消費方式、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三者的有機結合,通俗地講就是消費開支在主要商品及勞務類別間的分配。消費模式對社會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

消費方式是“人們消費生活資料和享受服務的方式和形式”。大體包括消費習慣、食品結構、衣著狀況、居住形式、出行方式、保溫取暖和防熱降溫渠道等等。

消費結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和社會集團)在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比例關係。個人消費結構則是指個人用於各類消費品和生活服務的支出在個人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從滿足人們需求的層次來看,消費資料可以劃分為生存資料、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生存資料屬於第一層次,是首先必須給予滿足的;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屬於更高層次,用於滿足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更高級需求。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在既定的收入和消費總支出預算下,首先要考慮的是第一層次的需求,然後才考慮第二層次的享受或發展消費需求。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的意義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是科學消費觀。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也就是節約、環保、文明的消費模式。建立這種消費模式,有益於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質。

(一)能夠促進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協調發展。

人們在消費中注重節約、講究文明,就會比較合理、均衡地安排其消費支出,在追求適度、實用、舒心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不斷增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費,從而拓展精神生活空間,提升精神境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快樂、幸福感也會增強。

(二)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人的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而且指心靈健康,兩者又相互聯係相互影響。人的身心是否健康,與其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過度的物質消費和揮霍奢侈,對提高生活品質和增進身心健康往往是有害無益的。隻有在物質消費中講求節約,注意適度和合理,同時保證必要的精神文化消費和閑暇消費,並注意其品質,人們才能贏得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