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漢英網絡語的構造源流
文學語言學研究
作者:許萍
摘 要: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語言也在不斷更新。為了探究漢英網絡語的特點,文章通過對比、舉例,從漢英網絡語的構造源流著手進行分析,認為漢英網絡語的構造源流是基於傳統語言之上的,並以“經濟原則”而出現進而發展至今。又因漢語為表意文字,英語為表音文字,導致漢英網絡語在構造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無論漢英網絡語相同還是相異,漢英網絡語的出現及發展都對語言的多樣性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且為人們提供了便捷,擴展了思維,豐富了生活。
關鍵詞: 網絡語言 經濟原則 構造源流
1.網絡語的出現
網絡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著其他任何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功能。網絡的信息含量大,傳播速快,影響速度大。於根元在其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說道:“‘網語’是互聯網的產物。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裏,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於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彙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範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1]
在網絡世界裏,交際伴隨快捷、便利、新潮的目的進行著。傳統語言是以聲音為載體傳播的,是具有穩定性、保守性、全民性和持久性的語言。網絡語是根植於傳統語言中的一種具有鮮明特征的語言,它起源於網絡世界,具有快捷性、開放性、任意性和不穩定性。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網絡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接受並使用部分網絡語,且對於網絡交際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網絡語言的出現進而流行也順理成章。在網絡的世界裏,交際伴隨快捷、便利、新潮的目的進行著,這與我們傳統的語言目的有著顯著區別。網絡語的特性反映社會各個階層多元化的文化碰撞[2]。
近幾年來,由於網絡語言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過大,許多網絡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開始出現,其中絕大多數在青年人的活動範圍內。如漢語:我宣你,你造嗎?(我喜歡你,你知道嗎?)有木有(有沒有),坑爹,你懂的等。英語:RUOK(Are you OK?),LOL(laugh out loud),BTW(by the way)等。本文在漢英網絡語對比的基礎進行研究,通過分析人們在進行網絡語使用時用到的詞彙、符號、數字,以及漢英之間相互影響,通過對比、舉例探討漢英網絡語的構造源流,探討漢英網絡語的構造來源及其原因。
2.漢英網絡語的構造來源及其原因
從內部語言學的角度探究漢英網絡語的構造源流。首先,漢英網絡語在傳統語言特征的基礎上,本著語言本身的結構係統特征,在構造源流時都秉承著“經濟原則”而出現[3]。漢英網絡語在這樣一個開放的、自由的、永無止境的衍生係統中各自通過自身的特點變遷著,反映了使用者的一種從優心理,也就是所謂的“適者生存”。如:在郵件中使用的FYI(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參考),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做),CC(carbon copy抄送);漢語中的“富二代”(指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子女),“給力”(事或物向有利的情況發展超出了預期,結果比預期的還好),“被捐款”的“被”(作為被動的意思解,主體不企望,反語的一種)等。
其次,漢英網絡語的構造來源原因都是一致的。為了更快捷地交流,也就是所謂的經濟原則。詞彙係統是一個開放的係統,它不斷地發生變化,是語言中最活躍、變化速度最快的部分。詞彙部分的變遷是整個社會的變遷和人類認識的發展的首先體,漢英網絡語中的彙係統也不例外。網民們為了更加有效率地進行信息傳遞,便開始使用各種各樣方法使網絡語的輸入速度變快,其中在漢英網絡語的構詞上都大量采用了縮略法(語縮略語是語用學中經濟性原則運用的典型範例)、諧音法、符號法及舊詞新義法。縮略法:北大(北京大學),pic=picture。諧音法:緣來飾你(緣來是你);CU(see you)。符號法:!!!和???(表強烈的語氣);:)(微笑)。舊詞新義法:冰淇淋(常見的一種甜品。2014年中國好聲音選手陳冰的粉絲稱“冰激淩”);driver(原作司機解,現增加意義為磁盤驅動器)。
再次,英漢網絡語都用到熱議事件詞代表相類似事件詞。如: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英語裏便多了一個後綴詞“-gate”,中文直譯為“門”,每當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或執政醜聞的時候,國際新聞界往往在此事件後帶上gate這個詞。中國最近幾年對類似報道也頗多,譬如“捐款門”、“手機門”、“舞弊門”、“翻譯門”,等等,指的是類似水門事件的醜聞。自此之後,“××門”就被用來指代一些“帶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聞”,以及一些眾說紛紜無法確定其真實或者內幕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