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凸顯能力培養,實施問題教學(2 / 2)

二、實施探究式問題教學活動,培養高中生動手實踐能力

教育實踐學指出,問題教學的過程,不應是教師直接灌輸、告知解析策略方法的過程,而應該是引導和指導學生科學探析、有序探究的實踐過程。筆者認為,教師問題講解活動,不是告訴“怎樣做”,而應該告知“如何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讓高中生對所掌握的解題策略或方法,能夠“知其然”,更能夠“知其所以然”。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中,應將問題教學過程演化為引導這指導高中生感知問題條件,探析問題思路,解決問題活動的動手實踐過程,組織高中生圍繞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等重點、關鍵點進行認真思考、深入研析,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如“已知有一個圓心為C的圓,分別經過O(0,0)、A(1,3)、B(4,0)等三個點的坐標。(1)試求出圓C的方程式;(2)利用所學知識,求出過點P(3,6),並且被圓C截得弦長為4的直線方程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此問題教學時,沒有采用直接告知的“講授法”教學方式,而是采用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探究式教學活動,組織高中生探知問題條件活動。高中生閱讀分析問題條件認識到:“該問題是關於圓的一般方程、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知識運用的例題。”圍繞解題要求,高中生根據問題條件關係,探尋解題要求與條件關係之間的練習,推導得出其解題思路為:“第一小題為設出圓的一般式方程,利用圓上的三點,即可求圓C的方程;第二小題為通過過點P(3,6)且被圓C截得弦長為4的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推出方程判斷是否滿足題意;直線的斜率存在是利用圓心距與半徑的關係,求出直線的斜率,即可解得直線的方程。”教師針對高中生動手實踐探析的解題思路,進行指導講解。在此過程中,高中生在充足的動手探究實踐過程中,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等方麵數學能力得到了有效鍛煉和顯著提高。

三、實施發散式問題教學活動,培養高中生思維創新能力

教育學指出,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外在“代言”,數學學科知識點之間有著豐富、複雜的內在聯係。數學知識點的內在聯係,為教師開展發散式問題教學活動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鍛煉和培養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創新性,搭建了“平台”。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應以發展的理念、創新的眼光,研析問題、看待問題,開展問題教學活動。不能隻局限在現有的問題案例基礎上,故步自封,應該結合教材內容知識點的深刻內涵,創新、加工現有問題,對現有問題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對現有問題形式進行變化和改革,對現有問題要求進行改變和調整,通過形式多樣的問題案例、不同要求的解題內容,進行綜合考慮和嚴密思考,在運用多樣數學知識點內容,綜合思維活動中,解析問題,掌握策略,提高思維創新能力。

總之,問題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素養的有效途徑。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改能力培養要義,采用有效教學活動形式,組織開展問題探析活動,讓學生在雙邊互動、深入探析、創新思維、綜合應用等活動中實現能力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玉芹,楊瑞峰.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在“數學分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3).

[2]陳文勝.基於“問題解決”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