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凸顯能力培養,實施問題教學(1 / 2)

凸顯能力培養,實施問題教學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程

摘 要: 培養學習能力是數學學科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要求和現實目標。問題教學活動應時刻貫徹落實新課改目標要求,將數學學習能力培養滲透在整個教學活動始終,注重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把問題教學成為教師教學技能、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有效“載體”。作者結合高中數學新課標,對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問題教學 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以培養學習對象邏輯推理能力、思維抽象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知識教育學科,培養學習能力是數學學科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要求和現實目標。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問題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教師開展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更多地賦予了問題教學活動的培養功效,發展目標。問題教學活動作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活動形式之一,應時刻貫徹落實新課改目標要求,將數學學習能力培養滲透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當前,高中數學問題教學活動的內涵和要義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和改善,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應該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體現時代特點,落實高考要求,把問題教學成為教師教學技能、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有效“載體”。我現結合高中數學新課改目標要義,對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從以下方麵進行論述。

一、實施互動式問題教學活動,培養高中生交際溝通能力

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呈現和具有教學活動的雙向互動特點。教育實踐學明確指出,問題教學過程中,問題條件的認知、解題思路的明確、解題方法的確定等活動,都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深入互動、共同活動。但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問題教學活動普遍存在“講”取代“學”的現象,教師成為整個A問題教學活動的“主角”,交流、溝通沒有時機,主體特性不能得到呈現,交際溝通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抓住問題教學的雙向特點,實施師生、生生共同參與的雙邊互動教學活動,引導高中生參與教師組織的師生解析問題活動,生生合作的探析案例活動,從而在深入探討中逐步提高交際溝通能力。

問題:已知有一個關於f(x)的函數f(x)=,(1)求當k=2時,函數f(x)的定義域;(2)如果指導f(x)的函數定義域為R,試求出實數k的取值範圍。

教師在上述問題教學活動中,采用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與學生交流探討的形式和學生個體之間討論合作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解析活動。教師根據問題條件內容,向學生提出“要求函數f(x)的定義域,需要利用三角函數的哪些知識內容”內容,引導高中生探知條件,高中生認為:“根據問題條件內容,以及解題要求,需要借助於函數的性質內容中定義域及其他的求法。”在確定解題思路過程中,教師組織高中生開展生生合作活動,高中生個體之間通過小組合作探析活動,推導得出解題思路為:“第一小題,由題意,將k=2代入後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第二小題需要采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對k=0和k≠0兩種情況進行求解,其中k≠0時需要進行轉化,將k>0和△≤0組成不等式組,求解k的範圍。”教師對高中生推導思路進行指導,向學生強調指出:“本題解答的重點要正確運用函數的定義域性質,同時能夠運用分類討論和轉換思想。”以此讓高中生對解題思路有了深刻掌握。

在此過程中,問題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深刻交流、深入討論的“載體”,在獲取解題思路的同時,也得到了合作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