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1 / 2)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福龍

摘 要: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本文針對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教學活動 自學能力 培養方式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就是在幫助教師指導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學習英語相關的知識,了解英語的語言背景,掌握學習語言的習慣和方法,促進知識的生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實施新課標的主體,教師要改變現代英語教學現狀,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了大家研究和探討的焦點。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自英語成為國際化通用的語言以來,英語在中國就一直在素質教育範圍之中,甚至在高考中成為進入優等學府的門檻。學習要從小時候抓起,小學開始了小班英語教學,學習了有關英語的一些簡單知識,這樣為初中的基礎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初中是獲得英語知識的關鍵時期,但是普遍初中院校根本不重視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機械教學,讓其死記硬背,甚至出現中國式英語,運用中文的發音記英語單詞。這樣不僅學生英語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教學質量也是一塌糊塗。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但實際往往大相徑庭,英語教學現狀堪憂,進行英語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初中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針對初中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如下:

(一)為了學生的深入學習。

真正會學習的人不是學習成績優秀的人,而是會自己學習的人。真正的科學家不僅僅是靠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取得好成績的。在科學家成績背後,往往深藏著大家的刻苦自學和鑽研。在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隻是進行下一步學習的工具和借鑒。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更何況教師的能力有限。若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關鍵是學生更會學習,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一個人在離開學校之後沒有教師輔導,沒有任何輔助工具,要學習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學習。有人比喻學會了自學就等於自己成為了老師,自學能夠使你受益終生。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語言,更深入地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有了興趣,就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題,才是矛盾的焦點,學生才發揮重要的作用。隻有學生感興趣,教學才能順利進行。由於傳統教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現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出現初一學不好,初二拽著跑,初三放棄,高中沒考好的尷尬局麵,這與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分不開的。

(三)為適應全球化的發展需要。

二十一世紀,科技迅猛發展,經濟一體化,特別是文化技術交流越來越體現英語的重要性。世界全球化的高潮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這種通用的世界性語言,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社會淘汰。英語自學能力對於學生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是必須具備的。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跟上世界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