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初探(1 / 2)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初探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賈玲

摘 要: 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創造性地使用故事,有效進行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教學和訓練。以故事教學為手段的英語課堂,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學生過於緊張的焦慮情緒,使他們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新課程 小學英語 效率教學

英語故事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有廣泛的應用,英語故事教學有助於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小學階段英語故事教學,它的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在語音、聽力、口語等方麵打好基礎。

一、巧用故事教學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英文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掌握英語的言語技能。通過故事學英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聽懂內容,學生會好奇地、有目的地聽,聽懂了就會有種滿足感,並有興趣進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學生有時當聽眾,有時又擁有聽眾,這無疑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樂趣。要多聽老師、磁帶或其他聲音媒體的範讀,也要有針對性地對比著聽聽同學、自己的讀音與範讀的異同。但是如果在教學中隻是讓學生機械地聽課本上的單詞句型,其效果必然不會明顯,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比如在教學6B Unit 5 Seasons時,如果簡單地呈現單詞教授天氣和描繪天氣特征的單詞等,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體會不到這些單詞的生動性,於是我利用PPT創設各種情境,將它們放到一個動畫故事中,講述Jim一天經曆的情境,描述南方一天天氣變化無常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收聽天氣預報,結合地圖感受這些單詞的用處和美,從而學起來有興致。

二、故事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1.故事教學適合小學年齡階段和他們的心理特征,尤其是書中涉及連環畫,學生喜聞樂見。為了讀懂內容,孩子會好奇地、有目的地學,讀懂了就有滿足感,並有信心進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2.故事教學能夠培養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有利於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利於了解所學內容的文化背景,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有利於培養學生在特定環境中的交際能力。

3.故事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演模擬能力及用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

三、講故事時的技巧運用

故事內容是吸引孩子們興趣的重要因素,而講故事的技巧是直接影響孩子們聽故事的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師在講授故事時要注意一些技巧的運用:說話自然;利用自然的語調使故事更真實;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明白;利用神態和肢體語言作提示;事先操練並作充分的準備。如可以在小紙上作好筆記;當你出錯時不必擔心,不要因此而破壞故事的整體性。

講故事時,碰到重點詞句可以稍作停頓,給學生理解的時間。如講“The Big Turnip”時,講到“I can’t pull it up.”可以稍作停頓,並做一個拔的動作,讓學生理解後再往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