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體育教師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形式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王敏波
身體素質練習一般較枯燥,通過對速度、力量、靈敏、柔韌等的練習使學生有強壯的體魄、充沛的精力。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身體素質練習是進行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除認真輔導練習外還可采用豐富多彩的身體素質練習方法,並結合測試成績增強學生的練習信心,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在日常技能教學中。由於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受“教與學”互動的束縛,學生的體能發展和提高受到局限,限製體育教師在技能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技能教學中,可以通過何種形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值得體育教師探討與研究。應堅持“課課練”和“天天練”相結合,讓學生養成積極參加體育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一、尋找適合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方法
如上肢可用單杠做引體向上或雙杠上做雙臂屈伸練習,用啞鈴或其他器械做各種體操練習,用實心球做各種練習,一係列發展上肢力量的遊戲,如推小車、俯臥撐等;發展腰腹力量的練習方法:腿夾實心球做跳起傳球,仰臥起坐、仰臥舉腿,用單、雙杠或做懸垂舉腿等練習,雙手持實心球經頭上或胯下向右拋練習;投擲練習:沙包投擲、壘球投擲、投籃、投小紙球、滾球擊物、拋小球;跳躍練習:兔跳、蛙跳、立定跳遠、跳繩、原地縱跳、縱跳觸物、助跑跨跳、單足連續向前跳;平衡練習:單足站立、半蹲姿勢走、弓箭步練習、前腳掌著地走、走平衡板、繞障礙跑,盡可能地增強趣味性。
二、通過比賽、遊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因為遊戲和比賽是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形式,把運動技能的學習融入遊戲和比賽中,既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一舉兩得。這種組織形式,一般在課的後半部分利用8至10分鍾的時間,把學生分成若幹興趣小組,采用某些運動項目(如短跑、長跑、投擲、跳躍、球類等)的練習因素,一方麵保證身體素質的練習效果,另一方麵促進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養成。技能教學環節進行補充性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如教學排球墊球技術的時候,要結合技術學習的特點,進行一些補充性教學。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還能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如在教學排球傳球墊球時,在技術學習的同時缺少跑動,可以安排學生在跑動中急停傳墊球,可以兩人配合也可單人進行練習,這樣能提高學生傳墊球的能力及跑的能力。在排球實戰中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有較好的應對方法,教師可利用這點對學生進行誘導,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素質練習,從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比如排球中經常出現摔倒的現象,教師可以誘導學生加強自我保護,從而加入一些技巧方麵的素質,如魚躍前滾翻等。在進行籃球運球的教學中,講授了運球的技術後,每兩名學生一個球分好後並沒有直接進行運球的教學,而是讓學生兩個人一個球一人拋球另一人追球,相互練習三次,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跑200多米距離,教師巧妙地安排讓學生在用球作為媒介進行簡短的身體練習,把學生的興趣完全激發起來。無論任何教材都有其可利用性,隻要開動腦筋、利用好教材和相應的器材就會找到讓學生興奮的點,進行有效的練習,讓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和好玩。這種方式、方法和形式在教學中經常運用,每次都能收到很好的練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