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預習和複習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
作者:臧兆祥 李昭 陳明 王俊英
摘 要: “C語言程序設計”是高等學校的一門重要的基本計算機課程。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強化教學效果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基於思維導圖在呈現知識整體性和關聯性上的優勢,將思維導圖應用於課程的預習和複習過程中,以此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C語言程序設計 思維導圖 複習 預習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程序語言C的普及和推廣,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已是高等學校的一門基本計算機課程,在計算機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裏所說的計算機課程,包括給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和核心課程,例如《C語言程序設計》、《數字圖像處理》、《三維圖形編程》等,也包括給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語言C》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豐富,僅靠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難於滿足學生的需求,想在原有的教學課時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困難,而已有的課堂教學方法難於繼續保證或強化教學效果。因此,課程教學要向課後學習延伸,將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能力中心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以此維持或強化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們嚐試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強化課堂上和課後回顧和複習已學知識點、學生預習未學知識點的效果,從而一定程度上強化課程總體教學效果。
2.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一種放射狀的思維表達工具,能將人們的思維重點、思維過程和不同思路之間的聯係通過圖畫的方式再現,將原本複雜的邏輯思維用簡單的線條和圖畫表示,讓我們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點、明確層次[1]。它可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和教學工具。思維導圖主要由圖像、顏色、曲線、關鍵詞等元素構成,主要有四個特點[1-2]:主題主幹作為分支呈放射狀、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圖形上、分支構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體係、由關鍵詞或關鍵圖形構成分支。通過將所有信息在樹狀結構上進行設計,將短句、關鍵詞等以圖像、色彩的方式進行分支。思維導圖是一種讓人充分進行思考、記憶及分析的方法,通過可視化手段,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
思維導圖有很多用途[2],在此不一一贅述。其對教學活動的主要作用有:改進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改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地聽課、思考,有效地記筆記,提高記憶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有利於引導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在新授課中建構知識結構,在複習課中建構知識體係,有效呈現思考過程及知識的關聯。
除了采用紙筆手繪思維導圖以外,還有眾多可製作思維導圖的計算機軟件。ThinkBuzan公司推出的imindmap是其中比較優秀的一款,是思維導圖創始人托尼·巴讚(Tony Buzan)開發的思維導圖軟件,線條自由,具有手繪功能。該軟件可將繪製的思維導圖輸出為演示文檔格式(Power Point,PPT),便於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展示。
3.相關研究現狀
自從思維導圖被引入到教育領域中以來,在西方國家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其在國外教育改革實踐項目中進行得如火如荼,成為很常用的一個輔助教學方法。其中,英國已經把思維導圖作為國民中小學的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