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過神經係統的調節”的教學設計(1 / 2)

“通過神經係統的調節”的教學設計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紅梅

摘 要: 本著“課程為本、追求實效、實踐創新”的思想,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采用閱讀、自主學習、問題導學、實踐互動等方式,並結合討論合作進行教學,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神經調節 自助學習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通過神經係統的調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一大重要內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神經調節有密切聯係。本節主要包括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神經係統的分級調節和人腦的高級功能等內容。

其中反射、反射弧學生在初中學習過,所以對學生來說不難掌握。而神經衝動的傳導是全新的、也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興奮的傳導、傳遞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由於本節內容重、難點較多,且大多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本節內容分2課時進行。第1課時主要講興奮的傳導和傳遞,第2課時講神經係統的分級調節及人腦的高級功能,本文是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

概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2.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反射弧的基本結構圖,培養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通過認識神經調節的重要作用,滲透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的思想。

3.課前準備

為保證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前設計學案。要求學生課前完成以下任務:明確興奮、反射、神經元、神經細胞的概念;要求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講清興奮的本質;要求學生明確反射弧的組成,正確理解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的區別。

4.教學過程

4.1導入。

列舉教師上班乘坐公交車,司機遇到緊急情況急刹車時做出的反應,以及車上的乘客做出的反應,指出做出這些反應離不開神經係統的調節,引出本節內容“通過神經係統的調節”。

4.2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教師直接提問檢查預習效果: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補充: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列舉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由“膝跳反射”這一非條件反射引出學生活動:安排學生根據座位情況兩人組合,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成膝跳反射需要哪些結構基礎?教師PPT出示反射弧的結構模式圖,請學生在圖上指出膝跳反射是如何發生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興奮”的概念及反射弧的每個組成部分的功能,使學生明確反射的發生必須依賴完整的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