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淺論(1 / 2)

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淺論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朱建琴

摘 要: 本文論述離異對孩子的負麵影響,提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合力教育理念,對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離異家庭 孩子 教育

一、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已得到保障,自然追求更高層次需要。對待婚姻的社會觀念因此發生改變,2012年民政部公布一組統計數據,2011年全國辦理離婚登記161.3萬對,比上年增加28.2萬對,增長21.2%,其中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的99.5萬對,比上年增加30.4萬對,增長44%。家庭的破裂解體使社會、家庭都受到衝擊和影響,然而受到衝擊和影響最大的還是未成年孩子,使孩子生活、學習方麵都產生巨大變化。

1.心理的影響

離異對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有顯著消極影響。其中孩子往往表現出自閉、自卑、自責、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在父母離異過程中,家庭氣氛緊張,孩子受刺激,影響學習成績提高;父母離異後,孩子缺少父母一方的關懷照顧,深感壓力大。父母再婚後,有些學生不習慣新的家庭,背上包袱,學習精力分散。調查結果顯示:94%的離異家庭子女知道父母離婚後,感到憤怒、痛苦,極易產生恐懼、羞愧和攻擊性行為。92%的離異家庭學生在父母離異後,在集體活動中膽怯、懦弱,有自卑心理,生怕同學看不起自己。

2.品德的影響

離異家庭子女不僅在學習上受影響,而且影響品德發展。調查結果表明:離異家庭子女在品德方麵表現差,與同學關係緊張的比例高出完整家庭子女的1/4。他們大多任性、倔強、自私、冷漠、憂鬱多疑,缺乏熱情和愛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違紀現象;性格孤僻,不大與人交往,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他人,合作意識差,合作能力低,集體榮譽感不強。

3.成績的影響

由於孩子缺乏完整的監護人或根本無監護人,學校、家庭無法溝通,普遍缺乏進取心,上進心較差,學習缺乏自覺性和刻苦鑽研精神,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家庭作業普遍完成較差,學生厭學情緒日趨嚴重,因而學習成績低下,成績不斷下降,教育難度相對較大。

二、解決對策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單親子女每天都要接觸的環境,單親子女處於這三者相結合的成長環境中,三者對其教育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充分認識這個問題的嚴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堅固的三位一體的教育結構,共同促進單親子女身心健康發展。

1.發揮社區教育優勢。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街道、社區要從各方麵加強對單親家庭的關心。可通過社區互助等形式對離異家庭中生活困難的同學給予經濟上的幫助;社會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輿論宣傳,讓全社會各行各業人都關心單親子女的教育問題。調動社會資源,給予單親群體經濟物資等方麵的幫助,引導這些家庭的子女參加集體活動,為他們展示興趣、愛好和才華創造條件和機會。社區工作人員要經常上門家訪,了解家長及孩子的思想狀態,並及時和學校、老師取得聯係,共同商量、研究,關心、教育好每一個特殊家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