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覺得,我三觀很正什麼都對,對不起,沒有不犯錯的完美的人,你的三觀再正,那也是你自以為,隻要你用你的標準強加於人,這本身就是極大的惡。再者說,就算你三觀再正,也是人間的標準,在更高級生命看來,你的所思所想無不是業。你覺得你了不起,其實你為了自己的臭皮囊已經做了無數損害其他生命的事,想想從小到大,多少生命因你而死,就這一條你就不符合最高的道德觀。請不要說出人是萬物之靈所以可以隨便殺害其他動物的話,說出這樣的話我沒法認為你三觀很正。
所以,當你盯著別人的錯誤憤怒時,請反省一下我們本身,也是錯誤滿身的人,隻是表現在不同方麵而已,你並沒有理直氣壯的對他人發泄怒火的充分理由,所以,每當你怒不可遏的時候,請念佛5分鍾,再做決定,怒火很快就會過去,平靜下來以後,你就會發現,憤怒時心中的想法是多麼不理智,多麼可笑。
生存在這世間,所有的苦痛都是從人世間與自然界來的,我們如能依照上麵所說應付人際和自然的方法去觀察,必能使你不起嗔心而達到忍辱的目的。嗔恨不管對人對物,都是由於缺乏慈悲心,假定有了慈悲心,不論是什麼樣的眾生侮辱或自然界的刺激,都將無法引發嗔心。佛教的古德曾經這樣說:“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隻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一個人到了這樣的境界,還有什麼嗔恨勃發?但這不是都要人做奴隸,也不是吐麵自幹的作風,更不是打了右臉送上左臉,而是出發於悲心。《解深密經》說:“我人行忍,特別是菩薩行忍,不是由於他人勢力的強大,自己敵不過他,恐怕他,怖畏他才行忍辱的,也不是由於自己有染愛心,貪圖他人什麼,希求他人什麼,他人給予我的淩辱我才忍辱的,而實在是為了利益有情,見到眾生本性是苦,不忍在本性是苦的諸有情上更加其苦,這才實行忍辱的。“把忍辱當作懦弱的表示,那是絕大的錯誤!
但我還得強調一句,忍辱不是憋氣,如果你心中有氣有憤怒,隻是表麵上麵不改色,那不是忍辱,那隻是壓抑自己,結果就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變態,就好像新聞中那種平時老實內向的人,突然某一天就瘋狂屠殺鄰居或家人,這不是忍辱,這是暗暗在心裏把自己修煉成了阿修羅。忍辱的人,心中是沒有半點不平之氣的。
再說一點個人見解,對於我們在家人來說,忍辱絕不是什麼都不做,到了該表演威嚴或忿怒的時候就得完美表演,什麼時候該表演我前麵講過了,不再贅述。請記住四無量心,記住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理念。
很多人對什麼時候該憤怒,有固執的觀念,舉個例子,老公或者老婆出軌了被你知道,你就覺得該憤怒,不憤怒就不是正常人了似的,其實對於我的理論體係來說,這種理念根本沒意義。在我的理論裏麵基本沒有什麼,“大家都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我就也得這樣認為“。我從來就不這樣想。
即便某件事,我的行為反應和大多數人一樣,也不是說我不假思索的就盲從了這個觀點,很多所謂天經地義的東西,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甚至是荒謬無比的。我選擇和大多數一樣去那麼做,是因為我經過思考,覺得這樣做適合這個情況,或者說這樣做麻煩較少,不會浪費我的時間,絕不是我就把它當做不可違反的鐵律去遵守。在我看來除了因果沒有鐵律,一切都隻是遊戲規則而已。
配偶出軌,你根據利益論衡量,做出取舍決定是否離婚,如何分割財產,子女歸誰撫養,這樣就行了,有什麼好憤怒的,就像每個人出生就代表著有一天會死亡一樣,結婚那天你就應該有這個精神準備,有結合就有分離,沒有離婚,沒有出軌,搞出來個結婚製度幹嘛啊。沒有聖人哪來的大盜,沒有大盜又哪來的聖人。
所以呢,配偶出軌和月有陰睛圓缺一樣,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碰到了,那就是概率問題,實在是沒必要憤怒傷心,理智處理就得了,要是為了挽回對方,你到可以表演憤怒傷心,演的越逼真越好,用負麵情緒傷害自己就沒必要了。
同理,來自於父母、同事、朋友、領導的傷害都是如此,你若能做到萬事隨緣,慈悲喜舍,也就無所謂傷害,仁者無敵,你心中沒有貪求固守的事物,那就是無欲則剛,誰能傷的了你呢?再堅固的城牆也可以被推倒,可你看誰能推倒虛空呢。因為你不怕失去一切,所以無所謂傷害,無所謂失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