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有個新聞,南京一飯店顧客為爭廁所引發群毆,三人被打,其中一人生命垂危,鏈接在此,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42393。html#p=9JJ76R5G00AP0001
這就是所謂的血性,所謂的麵子、肝膽,為了上廁所的順序而已,在我看,這樣的血性,這樣的為麵子,真是不知所謂的愚癡。沒有半點意義。
戰勝別人沒什麼了不起,難得你能戰勝天下所有人?無論是財富還是權勢又或者是武力、美貌,你哪一樣能做到天下第一?既然做不到天下第一,你戰勝了身邊所有人又如何,世界上還有無數比你強大的人。你值得驕傲到鄙視他人的地步嗎?再說,不論如何,你能戰勝死亡嗎,倆腿一蹬的時候,你能帶走什麼?
所以,戰勝自己的心才是獨一無二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天下無雙。
下麵給與佛學有緣的朋友說幾句。
學佛的人,要克製貪嗔癡慢疑,就要懂得修習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怎樣叫做無量呢?無量是沒有邊際,也是沒有人我的領域。當修習這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時候,對每一個人,甚至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眾生,不管是人類或其他的有情眾生,都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同時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名為無量。再分釋於下:
一、慈無量心:慈是願人得樂的意思。世人多隻知自求快樂,忘掉別人的痛苦,但修習慈無量心的人就不同,他不但隻求自己的親人得到快樂,乃至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要得到快樂,還要腳踏實地,去幫助他們得到快樂,即是無量的“慈“,能給無量的眾生得樂。
二、悲無量心:悲是一種悲憐他人受苦的同情心,平常人隻知自求解除痛苦,不顧別人的痛苦,但這悲無量心則相反,隻知救拔別人的痛苦,卻忘記自己的痛苦,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悲心似海的宏願,為的是拔人之苦,即是無量的“悲“,能拔無量眾生之苦。
三、喜無量心:喜是歡喜,眼看別人能夠離苦得樂,頓生一種無限喜悅的心情。世人隻為自己得到快樂的事情,或其親人得到升官發財,而生歡喜心,很少見別人樂事而生起歡喜心的。且有一部分的人,還存著幸災樂禍的心理,見人快樂,心裏則悶悶不樂,見人受難,心裏則暗暗歡喜。但這種喜無量心則不同,不但見人得樂而生歡喜,就是冤家敵人,能有歡樂的事,也同樣表示無量歡喜。
四、舍無量心:舍是舍掉一種分別執著的觀念。為善雖可樂,但恐有人我冤親的計別,故應舍棄。又無論做任何善事,也要把為善的怡然自得之心理舍掉。則心量廣闊,慈悲濟度無量眾生,心不存著,正以一澤秋水如鏡,月穿無痕,故稱舍無量心。
我們要具備四無量心,讓心平等,才能斷除煩惱,與佛道相應。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四心能夠引導行者普緣無量眾生,成就無量福智功德,稱為四無量心。與一切眾生樂,名慈無量心;拔一切眾生苦,名悲無量心;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深生歡喜,名喜無量心;不執而舍離如上三心,怨親平等,不起愛憎,名舍無量心。修行就是“修心“,讓行者的內心充滿慈愛、大悲、歡喜和舍離,得以遠離煩惱,自在解脫。
怨親平等,不起愛憎,這句話很重要,怨親平等的意思就是,你麵對你的怨家,老是找你麻煩的人,要和看待你的最親近的人一樣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你是不可能生氣的。
當然,這是給學佛的人講的,不學佛的是肯定做不到的,能不憤怒就不簡單了,要ta眾生平等那是難為ta了,學佛人就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這“嗔“怎麼來的?如果你放棄“用自己主觀的標準去要求別人或環境吻合自己的意願“,凡事隨緣就好,那你就不生氣了。如果看見別人做動作,你看不順眼就生氣,豈不荒謬?這是一念的主觀意識造成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凡是都是反省自己,自己為什麼老是碰到違緣、逆境,說實話都是因為自身的貪嗔癡不淨,感召來的。你老是在渴求得到什麼,所以一旦得不到或者失去什麼,你就會心裏起波瀾,愛情、親情、友情等等都是如此。
比如,我見過有潔癖的人,ta一生過得很不幸,總是和家人爭吵,因為ta總是要求大家配合ta的衛生標準來生活,ta認為人必須幹淨,幹淨是天經地義的,是正確無比的。誰不配合誰就有錯,可大家做不到啊,誰能和ta一樣呢,可是不一樣ta就要生氣,就要吵架,結果一生沒有快樂的時候。這樣的人,正常人看了都會覺得ta做的不對,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犯過類似的錯誤,隻是表現的方麵不同,其共同點就是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價別人的言行。別人的言行不符合你,你就生氣或討厭對方,這都是嗔念。本質和那位有潔癖的人是一樣的。
人為什麼有煩惱?就是“我對“;都是“我對“,別人都不對、都不合你的意。像這樣用自己的標準、主觀(自以為是)的見解,要求別人合你的意,其實沒有人會合你的意,甚至你的父母、老公、妻子、兒女也都不合你的意。事實上,你也沒有合別人的意,而你卻要求別人合你的意,這就是“嗔“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