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的一開始,雖然放了一篇“私撰中國曆代名將百人”,這乃是收錄於《小說中公》一九九五年三月號內的文章,然而實際上寫這篇文章的時間卻更早,應該是在一九九五年的元月——假期收假後的事。
在前麵也說過,這份企劃其實一開始隻是與中央公論社的編輯間的玩笑話而已,如果那時我認真討論的話,那就一定會談到我下一部作品的確切截稿時間,因而我隻有努力地另找話題。正巧在這時談到在中國發現《百帝圖》這麼一本書的事,這乃是一本自中國曆代的王朝中選擇出一百名皇帝,於其畫像旁附有短評形式的書籍。談著談著,就說到如果把中國曆代的名將中也選出百人來加以短評的話,應該也蠻有趣的。於是——現在寫在這兒實在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那時如果我不想再受長篇小說的截稿壓力的話,那就隻好接受這種短篇形式啦!就像是本金還不出來,所以就隻好先還還利息來應應急一樣。而也因為這樣子,當最後在《小說中公》中發表了這樣的事情之後,就逼得我隻有在新年收假之後來決定這最後選出的百人了。
說到這選取嘛,一開始是蠻快樂的事情,等到過了五十人之後,就開始不好玩了——因為候選人太多了嘛!到底應該選誰,又該把誰刪去呢?如果選了A而沒選B的話,那又是為了什麼要選擇A呢?由於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理由,因而最後當我決定要選誰時,就越來越痛苦了。
總之,先以之前所寫的那篇文章中的條件來評斷一番,最後總算在不偏頗任何一個時代的狀況下決定出了百人。正確地來說,除了留給讀者所自行評斷的一人之外,應該為九十九人。在整理了名單之後,如果每篇寫個五、六人的話,在頁數許可的範圍內,每一人的確大概也隻能寫個一到二頁的短秤而已。
最後,雖然我是有在文章裏說到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會再介紹那些這次所遺漏的人,但不管怎麼說,隻要這樣寫了,以後我當然就有必須要在《小說中公》中介紹他們的義務。這就大概像是在現實中你當然是不能夠永遠隻還利息而已,也算是個教訓吧!
很可惜,後來《小說中公》因為某些原因而停刊,我的這份稿債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但再怎麼說,我總不能因需別人的不幸而暗自欣喜。之後,很意外地,從德間店那兒提出了一個與陳舜臣先生對談的企劃。而這次的對談,不能說完全以此為基準啦,但至少還是有些參考,就在與陳老師談論了關於中國曆史上的許多人物之後,在中央公論社的同意下,最後作為資料使用。而另一方麵,這本向陳老師請益對談的書,最後也由德間書店方麵出版(注:即《中國名將之條件》一書)。從看完這本書的讀者所寄來的信函中提出:雖然其中有提到名將百人,但幾乎全部都沒有什麼論及,更何況是其他人呢!這真的是非常嚴厲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