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 傳統產業新驅動力(1 / 3)

互聯網 傳統產業新驅動力

特別報道

作者:宋辰 甘露

一個包含二十幾種放屁聲音的app,在蘋果的app store上每個月獲利1萬多美元。如此奇葩的事情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正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喜愛“放屁”鈴聲的消費族群,讓一位匈牙利小朋友使用聲音合成軟件製作的這款app創造了價值。而這,正是網絡帶來的改變,它把分散的獨特的消費族群連接在了一起。

企業如何應對這種變革,滿足不同消費族群的個性化需求?隨之而來的,是企業傳統的IT組織架構、運營模式、商業模式、銷售模式,以及管理和服務都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創新的衝擊下麵臨著的新挑戰。

今年7月麥肯錫球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13年至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1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在這十幾年中,互聯網將有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22%。到2025年,這相當於每年4萬億~14萬億元人民幣的年GDP總量。

“麵對新的模式和新的發展模式,傳統產業的機遇到底在哪裏,幾十年的傳統架構在新趨勢下應該如何變革,傳統企業怎樣融入互聯網,這些都是擺在大多數企業麵前令人頭疼的事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計世傳媒董事長洪京一在“2014中國IT兩會暨領袖峰會”上表示。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和移動大潮的衝擊,使傳統產業再次麵臨危機,尤其是移動和互聯網大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顛覆著人們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打破了原有的一切模式。

“過去18個月產生的數據等於計算機有史以來產生數據的總和。這也就意味著,網絡空間90%的數據都是近兩年產生的,這是‘跨界’和‘顛覆’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企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本富解釋道,“數據的挖掘和處理,讓創新型企業和傳統企業有了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機會。”

基礎設施即服務

淘寶“雙十一”571億元交易額的背後依靠的是動態分配、彈性擴展的IT構建方式,如果選擇傳統方式構建,平時至少有一半的數據中心資源是閑置的。是軟件定義網絡幫助數據中心打通了安全、靈活的網絡通道,使數據中心之間的壁壘不再森嚴。

隨之而來的是數據中心的構建和運營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中小型的數據中心逐漸在減少,而超大型數據中心越來越多。數據中心的趨勢指向預製化,這包括了產品的預製化和工程的預製化。”施耐德電氣中國區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銷售副總裁李濱江表示。數據中心已經從曾經的“便利店”發展成為了“超級大賣場”。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時代下,高可用、靈活可擴展、易於管理、高效的數據中心更能推進雲能效,幫助用戶輕鬆解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而將精力集中到其核心業務領域。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數據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但依然麵臨規模擴大、結構日益複雜、數據承載量高以及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等新的挑戰。“構建能效雲、提升雲能效的新要求,是新一代數據中心的標準要求。” 李濱江說。

“彈性與可動態擴展是數據中心新的需求。”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高級經理、行業資深架構師龔毅敏表示。一個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新時代即將到來,虛擬化的計算設備、存儲和網絡所構建的可靈活伸縮的硬件環境支撐著數據和應用的隨意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