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陣痛式幽默的敘述風格
馮小剛的電影存在著特有的馮氏幽默,加上劉震雲的文字不論如何悲情,都會透著黑色幽默的態度,馮劉再次合作讓這部影片的嚴肅厚重氣質裏又生出了一種陣痛式幽默。
影片以地主少東家趁饑荒劫色開場,奠定了全片荒誕又不脫離現實的黑色基調。傳教士小安,在逃荒途中為死去的人做彌散,滑稽的唱腔、枯燥的弦聲配上小安虔誠的表情,令人忍俊不禁。一個廚子搖身一變成了戰時第九巡回法庭庭長,開庭審理長工栓柱戰時私藏槍支案——“熟人,三升白麵,人走槍留下”。花枝,家徒四壁,即使要逃生還要穿上僅有的那件花棉襖。瞎鹿,即便逃生路生死未卜,還要為女兒做一個風車。栓柱,用兩片餅幹買春。老東家一無所有的時候被同樣一無所有的長工嘲笑。災民的東西沒被日本人搶卻被潰逃的國軍搶了。影片最後,東家小姐星星端著洗腳盆給客人洗腳時幾度彎腰蹲不下去,那句少女露著羞澀的表情說出“吃得太飽蹲不下去”都是那麼令人唏噓。
影片中點綴著很多近於荒誕的陣痛式幽默的橋段,更多的透露出一種笑中帶淚的無奈與絕望。正如那句台詞“早死早托生”一樣,充滿希望但又滿是絕望。影片的這種陣痛式幽默完全是幾千年來中國底層老百姓的那種苦中作樂的生活寫照。陣痛式幽默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也是主創在替那300萬永遠也不能開口的災民控訴。馮小剛表示,世界上災難片很多,不同民族對災難片的態度也不一樣。“我們這個民族的態度,是幽默。一個民族,如果用幽默的態度去對待嚴肅,嚴肅就會像一塊冰,掉進大海融化了。”④但這種幽默是笑裏帶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