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要注重增強“輿論引導和新興媒體運用能力”。李源潮同誌指出,“新聞媒體是做好新形勢下組織工作須臾不可離開的喉舌、耳朵、眼睛和窗口。各級黨組織要增強新聞輿論意識,學習研究輿論規律和宣傳藝術,增強組工宣傳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 麵對國情、黨情、輿論環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組織工作宣傳明顯滯後,特別是現階段組織工作宣傳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係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要根據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及組織部門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借鑒各類宣傳的成功經驗,遵循輿論宣傳的運行規律,用改革創新精神分析研究組織工作宣傳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深化組織工作宣傳的方法途徑,進一步營造有利於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輿論氛圍。
一是轉變宣傳理念。傳播力決定領導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透明度決定公信度。在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後,其宣傳理念也必須隨之改變,該讓黨員幹部知道、該讓廣大人民明白的事就一定要公開,要大力宣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著力營造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良好氛圍,深刻闡述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樂民所樂、憂民所憂,切實把人民群眾放到宣傳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這種形勢下,必須勇於麵對社會信息多元化的挑戰,重視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加強與黨報黨刊等權威性媒體的聯係,特別是加強與網絡、手機為主的新興媒體的聯係,發揮它們的獨特優勢,為組織工作宣傳創造條件。具體地說要做到“六不”:開放不封閉。要強化輿論引導,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做好輿論宣傳工作。要準確把握幹部群眾的需求,在幹部選任、監督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堅持麵向社會、麵向群眾,做到政策公開、標準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主動不被動。要主動與當地主流報刊、雜誌、電視台、電台等建立互動合作機製,在主流媒體和當地政務網開設組織工作宣傳專欄,突出宣傳組織工作政策法規、重大工作進度、幹部選任等工作情況,進一步擴大幹部群眾對組織工作的知情權。加強與上級媒體駐地記者站的協調溝通,積極約稿、主動送稿,加大正麵宣傳力度,引導正確的輿論,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坦言不諱言。現在是信息透明時代,黨員群眾對組織工作的監督無處不在。事情一旦發生,麵對社會輿論,要不遮掩、不忽悠、不說謊、不造假。發布信息要講實話,並根據事態的發展適時適度把權威信息提供給媒體和記者。交流不交惡。現代媒體雙向交互,不但傳播者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傳播內容和信息焦點,而且受眾也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就要求組織部門調整心態,以尊重之禮,以真誠之心與黨員群眾進行溝通,增進思想交流、情況交流,切忌不聞不問或居高臨下,以大話、空話、套話對付。回應不回擊。如在現代媒體輿情麵前沉默不語,就會謠言滿天飛,就會更加尷尬被動。如能以積極的心態理性對待網絡批評,而不是把批評性報道一律視為“負麵新聞”,就能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做到矛盾麵前不回避,質疑麵前不遮掩,指責麵前不衝動。對黨員群眾質疑,要心平氣和做好解釋和說明工作;對不實之說,要及時回應予以澄清;對網上炒作,要利用主流媒體加強引導,防止惡炒。規範不失範。對現代媒體不良信息,不能光是簡單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而要冷靜分析應對,依法依規及時進行處置。要明確網管、公安、電信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管理職責,共同努力做好現代媒體規範管理和現代媒體輿論引導工作。
二是擴大宣傳對象。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普遍增強,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對組織工作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因此,組織部門要落實黨員幹部群眾對組織工作特別是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宣傳對象重心從領導幹部轉向普通黨員和廣大群眾,鼓勵黨員幹部群眾了解、評價、監督組織工作,不斷提高群眾對組織工作的公認度和滿意度。要從黨員群眾的視角出發,綜合考慮黨員群眾在輿情事件中的需求、利益,注意應對方式方法,既澄清事實,又講究情理,隻有對幹部群眾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回應,作出權威信服的解答,消除黨員群眾的疑惑和疑慮,這樣才能贏得黨員群眾的認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