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采藥人(1 / 2)

屋裏沒人,王博又再喊了兩聲,就蹲下去摸藥碾子。

藥碾子又叫惠夷槽,據傳是華佗留下來的。分為碾槽和碾盤兩個部分。除了石製的,還有鐵製和青銅的。

鐵製的王博看不上,但很多藥鋪都用鐵製的,青銅現在也少見了。好處是在於比石製的要輕,便於搬運攜帶。

這地上的藥碾子就是石製的。

碾盤的邊緣被磨得極為光滑,碾槽也磨得發光。在藥碾子裏還有一些剩下的枯根葉子。

王博掐起來一聞:“這有三七、黨參和益母草。”

“張爺爺怎麼會有藥碾子?”徐姝麗張頭朝裏麵看,瓦房就二十來平大,外麵擺著些製石磨的工具,裏麵就一張床加個爐子,一眼就能看清有人沒人。

“我記得張爺爺以前好像是從部隊退伍下來的?”

王博想起來了,張浩然原來家裏是石匠,後來參軍去了,越戰才完才退伍,回來就靠著做石磨,修整農具過日子。一直沒成家,是天王村裏有名的老光棍。

算算今年也有六七十了吧,還是孤家寡人。

“這我可不知道了。”

徐姝麗摸著藥碾子:“要不咱們先拿回去,等張爺爺回來再說?”

王博點頭抱起藥碾子,一轉身正好張浩然回來,指著兩人就沉下臉:“老頭子不在家,跑來偷東西的?你這兩個小家夥,把東西給我放下。”

徐姝麗一臉窘迫,剛要張口,王博就說:“張爺爺,你是去采草藥了?”

張浩然背著個小背簍,裏麵都是草葉子,也有根莖,還有塊狀的莖部。

“你這小家夥倒是眼尖,知道我采的是什麼嗎?”

張浩然一臉冷笑:“量你也認不出來。”

王博放下藥碾子,走到他身後,隨手拿起一把。

“這是蒼耳子,主治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這是連錢草,主治利濕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這就好認了,黨參,性甘平,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於脾虛食少便溏,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口幹,自汗,脫肛……”

張浩然瞪大眼愣住了:“看不來啊,你這小家夥還真認得?”

徐姝麗與有榮焉,驕傲地說:“那當然了,王博可是醫生呢。”

“醫生?劉建國那樣的庸醫嗎?”

張浩然對劉建國嗤之以鼻。

“那張爺爺采草藥,張爺爺也是醫生?”

張浩然將背簍放下,走進去拿了根旱煙袋,點燃了,深吸了一口,吐出一口悠長的煙霧。

“我呢,不算正經的醫生,我算是個藥師。”

“藥師?”徐姝麗頭回聽見這個名詞。

“藥師,隻負責采藥製藥,不負責問診看病醫人,”張浩然敲敲旱煙袋,“我聽說你把筆架山承包了?”

“對,種些草藥。”

“哪一種?”

王博猶豫片刻才說:“神仙草……”

“什麼?!”張浩然手一抖,“你說你在筆架山裏種神仙草?”

“對,筆架山的山坳子裏,那裏背陰無光地寒。張爺爺也認識神仙草?”

張浩然悠然道:“我在部隊時聽一位老軍醫說過,神仙草是八種最罕見的中草藥,能解酒,能治陰萎安腎,還能長生不老。長生就不提了,那多半是吹牛,但解酒安腎的功效,是錯不了的。你說老頭子說的對嗎?”

王博笑笑:“那張爺爺能借我藥碾子用用嗎?”

“不能,這我使著順手,這樣吧,給我三天時間,我幫你再做一個。不過,我有個要求,你要讓我去筆架山裏看看你種的神仙草。”

“行。”

王博爽快的答應下來了。

張浩然卻開始說這天王村附近的草藥。

原來除了那野生的巴戟天和一些常見的十餘種草藥,由於地勢的關係,整個天王村有近五六十種的野生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