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物季,那些令人心塞與心動的surprise(1 / 3)

禮物季,那些令人心塞與心動的surprise

FEATURE

作者:一草

天氣越來越暖和,禮物季也是越來越近了。原本隻有一個年可過的我們,現在卻是把聖誕、萬聖還有感恩甚至光棍節全都列在了節日list上,隨之而來的嘛,自然也就是會送出和收到更多的禮物。

禮物這種存在,究竟算是節日的衍生品還是節日的理由,還真說不好。但能肯定的是,反正我們都喜歡禮物。不出意外的話,不管作為giver還是receiver,這個傳遞禮物的過程都可以算做是我們社交活動裏的best part。

既然禮物被我們當成傳情達意的工具,這裏麵就難免還有技術問題——你送的禮物究竟傳對情達準意了嗎?你按照對對方的理解和自己的判斷,送出一份禮物,能不能賓主盡歡?反過來說,作為收到禮物的一方,當你解開緞帶拆掉包裝,又是否滿意對方對自己的祝福?

終於說到我們的主題了——與其說禮物是來自別人的祝福,倒不如說它是別人對自己的解讀。所謂禮物送得妙,就是我們收到之後會讚一句:你真懂我!而禮物送跑偏,就是我們收到之後歎一句:我在你眼裏就是這種style?

這可能會喚醒很多人關於一係列“送禮車禍現場”的回憶,那一坨躺在你家的包裝盒裏的各種雜亂玩意,真的都是朋友們眼中的你嗎?!

與之類似的是,微博上你真正的形象可能並不在於你自己發的內容,而在朋友們的艾特裏。就算你自以為再高貴冷豔、氣質優雅,但每天都收到不同朋友艾特來的越南天團HKT最新單曲MV,也會讓你逐漸意識到,在他們心中,你的品位就是這種鄉村洗剪吹、農業重金屬的重口味。

這時候,禮物的自省功能也隨之出現:到底是朋友們誤讀了我,還是我自己假想了一個自我?比如說收到大批毛絨玩具,是朋友們看穿了我故作禦姐/大叔的表象之下,人性內核裏深深的幼齒?收到很多巧克力和香檳,說明我平時就是個吃貨?收到水鑽手機殼,難道是因為我常常表現得很浮誇?

當然,這中間肯定還有“送禮人的態度”、“送禮人的審美”和“送禮人的理解能力”的問題,我們不妨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

關於第一點,假如對方沒有周傑倫那種送一杯速溶奶茶還能用一句“因為你是我的優樂美”來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恐怕局麵很難挽回;第二點則是硬傷,我們既然收了禮物就不要苛責;至於第三點嘛,雙方都有改進空間。送禮物的人可多多訓練洞察力,至於收禮物的人,平日別太擰巴,行動和內心所在的平行世界別隔太遠。

所以你看,國外那種列出心願單然後朋友們各自認領禮物的做法可不能被簡單定義為“假”,也許它還真是既省事兒又避免出事兒的好辦法。當然,那也難免少掉一些趣味,因為既沒驚喜可言,也無法看到“朋友眼中的自己”了——人類嘛,喜歡的可不就是這類殘酷的遊戲嗎?

讓人得自我再認識的禮物1.技術宅的周邊

送“給大人的科學玩具”,可以自己組裝出個模擬宇宙的燈什麼的,但是真正花一下午孜孜不倦地去組裝它的場景隻可能出現在送禮人購買這東西時的想象裏。抱歉,我的周末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拯救世界,或者補覺。還有那種由各種短小的微積分式子構成表盤的時鍾,拿到的時候很有趣,真正要掛的話還蠻奇怪的。

2.相親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