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雲柳正與大家商討退敵之策,忽聞南關外號炮連天,有人來報:“稟欽差大人,賊軍增兵,賊帥劍玉虎督隊親來。”賈雲柳忙率眾官員到城頭察觀敵情。望外麵賊軍會合,一麵向城上揚威振勢,一麵紮營。旌旗招展,刀槍林立,三軍踴躍,人馬精神。無邊無沿盡是反賊逆寇,令人膽顫心驚。
回到臨時行署,賈雲柳悶悶不樂,將憂慮說於了夫人白玉素,“今賊兵勢眾且盛,猖獗郭外,而我城中僅有不足五千兵將,外州人馬又一時不能調集於此。與之相比之下,劣勢明顯,可將何以禦寇敵賊?”白玉素聽了,微微一笑,道:“相公,何必如此憂慮呢?有妾在,自能替而分憂,您盡管放心便是。”賈雲柳眼前一亮,問道:“夫人,莫非你有良策?”白玉素點頭,附耳對賈雲柳這般說道。賈雲柳大喜。
次日,各級官員來問策。賈雲柳泰然自若,道:“列位無須發愁,本欽差自有主張。”命人於校場將台排擺香案,自率官員前往。眾人莫名其妙,又不敢多問,隻好隨同。來到校場,賈雲柳方對眾人說:“本欽差今日要求請天兵神將助我。”當即拜請。一陣輕風吹過,清香入鼻,空中漫來大片彩雲,且聽有鼓號之聲。校場上空,萬兵墜下。人人衣甲鮮明,精神十足。陳列嚴密齊整,馬隊於前,步軍於後。有一金甲赤袍的威武大將拱手道:“奉上帝禦旨,助賈大人平劍氏之叛,願聽差派。”使得在場凡夫無不驚奇,都認為欽差大臣是何星宿下界的呢。並認為,既然天兵天將肯於幫助,那麼此一回與敵大戰,必得全勝。因此上無不振奮,誌氣自然提高。賈雲柳讓來軍暫紮校場,聽候命令,然後率官員回到行署。眾人都高捧賈欽差。賈雲柳道:“並非本官有何神通,而是誠感天地,加吾皇聖賢,絕不允侵,故天兵天將肯於護佑。合天意而昌,逆之者而亡。叛賊不幾日內必將遭受重創,覆滅之期亦不遠矣。但我們不能僅指望於天軍而自己懶惰,還當人人盡責傾力,殺敵奮勇當先,做出樣子,讓天上來客也看一看,凡人並非多吃白飯的。不能輸於他們,莫教蔑視了。”眾官員表示紛紛,全心力將對敵,沙場之上絕不退縮,絕不貪生怕死。
賈欽差回到後宅謝白玉素的忙。原來為她空中作法,將一口袋豆子撒化成兵,惑弄了凡夫。借助神靈而激勵起守城將士的鬥誌和勇氣,增強自信。白玉素道:“此天兵天將下界助我之事,將很快傳於城外敵營。定會讓他們膽駭意慌,人心浮動。兵失氣勢,不戰自亂,我可乘機圖之。”賈雲柳稱善。
果然,城中天兵神將之事風一般地傳到外麵敵營賊兵耳中,紛紛議論開來。有不少人還曾親眼看到過彩雲壓城,似人馬而下之景。原本不明所以,今得傳言,兩相合一,始信之為真。不到兩天,叛軍之前的旺盛勢頭一掃而光,人心渙散浮動,生存疑慮。多認為道不在自己一邊,必有災禍。看來終局定敗,氣數不久長。士氣陡然低落,一沒千丈。之中不少人多有了異誌。那賊帥劍玉虎得聞,也坐立不安,有些慌神。向飛雲道長來求計。飛雲道長道:“天偏敵方,降以兵助,純屬無稽之談,莫上其當。必是之有某人行以變化之術,愚弄凡夫耳。然對我軍致患無窮。假若因此人各懷誌,軍心始散,任由其發展,必致崩析。我應當先以妖言惑眾,擾亂軍心的罪名,殺掉幾個倒楣,杜絕不利之語繼續傳播,穩定情局。後,早些持眾約敵決戰。敵若不應,即表示怯弱,往下還怎樣舉豎天人助力的幌子?把戲不攻自破。我方也從而從中探知之底細若何,重新足起信心與鬥誌,攻郭奪城,一鼓作氣克之。假若敵方敢於出關交戰,我方也不要失去勇氣,無論如何打好這一仗。隻要勝了,那麼妖言必解,士氣複振,前景可瞻。”劍玉虎認為有理,當即令下頭捉了幾個倒楣的,好嘴上活的士兵,砍了腦袋。頭顱懸於高竿示眾。發布下命令:“若再有敢傳播妖言,擾亂軍心者,殺無赦,與此幾人同。”以壓服人心。有一麵射箭書於城中,約明日決戰。若城中不應,則要強攻城池。賈雲柳得書觀罷,心說:“不能膽怯於他。”當即做了回複,“來日定戰,以決雌雄。”實際,白玉素早示於他,劍玉虎但要交兵,萬不可顯出軟弱而拒。否則,己方的底便漏了,必要許之。往下,自有她白玉素布置應對。
當夜,白玉素對賈雲柳說道:“戰陣凶險,君莫要去,以免意外。”賈雲柳道:“這怎麼可以?我為軍膽,若不出戰,藏腦縮頭,豈不顯得貪生怕死,為軍惑疑?仗怕難以打好,造成不利。還是要去,不管怎麼凶險。上要對君主全忠,不負聖恩;下要帶動萬軍之誌,以身作則。”白玉素一笑,道:“這我豈不知。但相公心念雖好,可是您一介文弱,卻不通用兵征戰之方,誇張點,刀都拿不起,哪裏還能上得陣、帶得兵?怕腿肚子要轉筋。隻會增添麻煩,教旁人擔心。若指揮無度失方,或亂中遭遇敵將,您將如何應對?縱有萬軍何用?聽妾良言,明日您隻管安心避於房中,而有我帶您領兵殺敵去。”賈雲柳聽言,連晃頭帶擺手,道:“這哪裏行?出一女子帶兵,豈不讓敵人發笑,由他行欺。我軍也會因此惑亂的。萬萬使不得。夫人請消此念頭。”白玉素道:“相公,您好糊塗,這些我能想不到嗎?妾是另有主張的。難道您不知我會變化嗎?變您的模樣於眾前,哪個能識辨?”賈雲柳大悟,道:“原來如此。可夫人要多加小心,戰場之上非同兒戲。”白玉素道:“殺殺打打我見得多,更在行,您怎比得?不勞囑咐,謹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