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著名作家
何謂溫暖的力量?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就像巴別塔倒塌之後,遑論重建不但奢侈,甚至是荒謬中的荒謬。誰能重建?如何重建?碎片如何整合?在一個憤怒為主導情緒的社會,化解憤怒需要的不是術數,而是真道。即便從技術層麵上看,溫暖作為一種可以傳遞的溫情感受,也必須以真實的和解為前提。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道德的基本支撐作用,就失去了信任、希望與和解的能力,唯有憤怒、衝突和角力,它就麵臨最大的危機:不是政治的危機、經濟的危機、文化的危機,甚至不僅是道德的危機,而是信心的危機。
和解既然是和平的先決條件。那麼,和解如何達成呢?這就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公義的問題。一個不公不義的社會,公義問題如果用隱藏的方式束之高閣,和解就是一句空話。“義”的問題不過關,後麵就沒有邏輯意義。個人和權力集團之間存在公義問題,個人和個人之間也存在公義問題,離開公義問題論溫暖,這溫暖就是廉價的。問題非常明顯,所有與溫暖相衝突的心靈病症(憤怒、貪婪、仇恨、苦毒、冷酷和詛咒)皆和不義相關。在不義的道德背景下,人人都是孤島。生命的一切正能量這時是封閉的,不能傳遞的,因為它缺乏溝通的基礎。如果一個社會已經缺乏溝通的能力,說明它完全撒旦化了,即被惡靈控製,它的“所是”改變了,“所為”即呈現無能。但有幸的是,個體的人仍然是有希望的,因為每一個個人麵對的是創造他的造物主,即便集團化的消極因素(罪的能力)影響著每一個人,但人的內心中仍然留存上帝造人時他的殘留形象:聖潔、光明、公義和愛。人即便墮落,像一麵鏡子被玷汙,但仍殘留返照這些神聖屬性的能力,即良心和直覺與神聖上帝溝通的作用。所以,人先不恢複與上帝的溝通,從上帝支取溫暖,是不可能在人際間傳遞溫暖的。這又怎麼解釋呢?
因為有一個問題:作為個體的人,其良心的作用是否足夠有力,能和集團化的邪惡抗衡?還是會在抗衡中失敗,以至歸入仇恨的陣營?個人的義如何形成公義?是不是諸多個個人的義彙集起來,就一定形成公義?非也。如果每一個個人不獨自麵對上帝的直接啟示,而是在團體化的道德狂歡框架內,他就必然落入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控製中,最後以崇拜“個人的義”為結局。如此,諸多個人的義被一個人的義取而代之,道德的集權暴力取代了真正的公義,而民眾的道德感也是集體無意識的。這種道德狂歡文革有過,現在還會有。此類道德盛宴帶來假想的虛擬的溫暖力量,一俟狂歡結束,最後統統轉化為個體彼此為敵,仇恨迅速代替溫暖,成為廉價的道德夢境。
除了義,溫暖的要素還有一個:愛。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愛是什麼?愛的道德構成及有限性如何?愛隻是一種心靈能力嗎?一個母親愛兒女是愛,一個丈夫愛妻子也是愛,但這種愛到家庭為止。必須找到一種能進入公共領域的愛,才能回答我們的溫暖議題,否則這種愛不夠大也不夠深,不具備公共性。有人會說公共領域隻講法律和秩序,但一個沒有愛支撐的律法世界是沒有能力行出律法的,因為律法隻能極有限地改變行為,不能改變心靈,當然也別奢望心靈產生愛和溫暖的力量。所以,義和愛是不能分開談,就像法律問題道德問題,也不能簡單視作兩個問題。
愛的能力延伸到家庭的邊界就停止了。儒家給出了一整套道德規條,用意良善,但沒有賜下能力給人去實行,在人的本性中有罪的能力遠遠超過愛的能力,如果指望在人身上,由於人罪性的強大,愛的原則和支點就會因人而不斷移動,最後有的人可以做到,有的人不能做到,有的人這個時候能做到,有的人那個時候做不到。問題還不僅於此,由於支點在人,做得好一些的人,就有淩駕於他人的道德優越,其支點不斷移動,作為道德的愛不再是一種心靈素質,而變成了一種道德能力,成為人類區別而非整合的力量。最後社會和家庭一樣,道德評判標準因不斷變化而失去標準的意義,仍以三綱五常和長幼秩序作為義的標準,這種道德標準擴展於公共領域,權力大小就變異成了道德優越的準繩。這一潛在變異十足詭異。愛變成了施舍,從一種神聖性情變成了一種教條。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主旋律,變異成了道德規條的競賽。重要的是,誰是它的裁判?這種道德競賽不是生命自發的,就像花朵開放樹木發枝,那才是生命的彰顯,隻有這種發出生命屬性的愛的力量,才能在人際間成為溫暖的力量。這就像一個懷胎10月的女子,她絲毫不了解胎兒發育的科學原理,但她隻須10個月就能成功孕育和產下一個複雜的生命。道德規條不是生命規律,法律也隻針對行為規範而言,這些都和生命的溫暖無關。溫暖隻來自生命體。即便是人的生命,如果這個生命是墮落過的生命,那麼他(她)給出的愛也是有限的,有時甚至不叫愛,隻能稱作“殘缺的情感”,所以聖經在界定的含義時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妒嫉,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如上標準人沒有一條能達到:人有愛,但可能不義;人有愛,但可能因求自己益處而損害愛;人有愛,但也妒嫉;人有愛,但沒法永不止息。這任何一個弱點都影響到愛成為持續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