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任雪飛(Xuefei Ren)
P:彼得·馬爾庫塞(Peter Marcuse)
彼得·馬爾庫塞:規劃師、律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城市規劃名譽教授、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城市規劃博士。在康涅狄格州沃特伯裏市做了20年律師,專攻勞動法和民權法。此後,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洛杉磯規劃委員會(Los AngelesPlanning Commission)主席和紐約曼哈頓第九小區委員會(Community Board 9M)委員。研究領域包括城市規劃、住房、公共空間的使用、城市權、城市中的社會公平、全球化和城市曆史。曾任教於東德、西德、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奧地利、西班牙、加拿大和巴西。最近的著作是與尼爾·博任納(Neil Brenner)和瑪吉特·邁耶(Margit Meyer)共同編寫的《城市—拋開贏利,以人為本》(Cities for People, Not for Profit)。“占領華爾街”呼籲一個,能考慮99%的人的需要、渴望和夢想的社會,一個不是隻關心1%的人的社會。
X:自2011年9月紐約華爾街附近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的示威活動開始以來,“占領華爾街”運動已經蔓延到全美國,而且成為美國和國際社會公開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支持者,都似乎將之視為一場沒有明確日程表的組織鬆散的運動。您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在您看來,這場占領運動的目的是什麼呢?
P:這次蔓延全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是在為公平而鬥爭,為更美好的生活而鬥爭,其目的很多,表達著各種各樣的訴求。
首先,它具有對抗作用,到敵人的領地上去鬥爭,直接對抗並擾亂處於問題中心的各種活動。通過占領華爾街正常活動需要的空間,這場運動有可能使華爾街陷入混亂。它象征性地、而且極度誇張地揮舞著一把尖刀,直指這隻經濟野獸的心髒,但必須承認,到目前為止,僅在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對主流商業的正常行為產生了明顯的幹擾作用。
另外,這場運動也起到了其他作用,比如象征作用、教育作用、團結作用、“保護傘”作用、激發作用和示範作用。在象征作用方麵,“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顯示出多種多樣對變化的渴望,以具體方式表達了多數人對現狀及其發展方向的不滿,這種不滿雖然隻是初露端倪,但已經使人深有所感。在這場身體力行的大規模運動中,要變化的呼聲不僅出現在華爾街,而且出現在哈佛、哥倫比亞、哈萊姆、奧克蘭、波特蘭、芝加哥。其象征意義與阿拉伯世界的動蕩遙相呼應,與社會抗議的悠久曆史遙相呼應。
它具有教育作用,使人對不同觀點和問題進行思考、質疑、探討、對比,尋求解釋、異中求同。“占領華爾街”以及很多其他的“占領”抗議活動,重點要表達的是1%的人和99%的人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所體現的不公不僅體現在分配意義上,而且也體現在權力意義上。實際上,正是1%的人所擁有的權力造成了99%的人的痛苦,1%的人所享有的財富其實是對99%的人的剝奪和壓製的結果,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產生的令人遺憾的後果。
它具有團結作用,創造了彼此信任的社區環境,使人們執著於對共同目標的追求。它使同一個社區的人為了幫助那些深受影響和深感憂慮的人走到一起。這種身體層麵的彼此接近、長時間的密切合作、遇到艱難困苦時的共同麵對、在一個急需重塑的環境裏患難與共、艱苦度日,加強了人們之間的相互信任與支持。
它具有“保護傘”作用,創造了一個空間和一種模式,使完全不同的群體能夠合作,追求那些最終一致、相輔相成的目標。在他們的共同行動中不存在地盤問題或競爭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構成了一把政治保護傘,一個窮人和不滿者的持久聯盟(而非臨時聯合)的組織基礎。它在一定程度上對多數訴求是開放的,不強行劃分孰輕孰重,所有訴求都列入一個議事日程,不搞小團體,這就使別的人也能放心地參加遊行、示威、請願和抗議。例如,你看到支持“占領華爾街”最近行動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很難想出以前有哪種情況曾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使那麼多人走到一起。
它還激發、鼓舞其他人對共同目標和具體訴求更加關注,表現出更高的戰鬥激情。這場運動著意於曝光華爾街(即1%的人)在人們一直都積極關注的一係列問題中所起的作用,這些問題包括住房、醫療、就業、文化、不平等、非參與型民主、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等。華爾街運動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讓人們清楚地看到1%的人和99%的人之間的關係,把不平等和權力濫用戲劇化,使人們對現行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的批判有了實質內容和象征實體,從而鼓勵他們行動起來,加入到一個統一戰線中來反對他們期待改變的那種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