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1 / 1)

比特幣之父中本聰

名利場

作者:——坐擁寶藏的神秘人

當地時間2014年3月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現身,並表示:“我已經不再參與這個項目,我和比特幣沒關係了。”

據果殼網報道,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本人在互聯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尤其是近幾年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因此其身世也變成了一個謎。美國自由撰稿人莉亞·麥格拉斯·古德曼最近在《新聞周刊》網站發表文章稱,她已經找到了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並與他進行了麵談。她說:“他穿著一件皺巴巴的T恤,藍色舊牛仔褲,他的頭發沒梳,眼睛無神地凝視遠方——就像是連著幾個星期都沒睡過覺一樣。他左手一揮,表示拒絕一切更多的問詢。”

和人們熟悉的故事不同,他不是一個住在東京、化名為“中本聰”的天才少年(這是從比特幣的狂熱粉絲到《紐約客》都在重複的故事),這個名字背後的人是一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的名字真的就叫中本聰。他愛好收集火車模型,職業生涯中有多處保密,曾為大型企業還有美國軍方執行保密的工作。

中本聰的家人將他描述為一個極端聰明、情緒化、很看重個人隱私的男人。他沉默寡言,會屏蔽電話呼叫,發郵件時f故匿名化處理,一輩子癡迷於兩件事:錢和秘密——這恰好也是最能描述比特幣的兩個詞語。

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出生時的名字。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S·中本(Dorian S.Nakamoto)作為簽名。

然而,2008年,在比特幣項目拉開帷幕之前,一份行文生硬的9頁策劃書帶著中本聰的落款和郵箱出現在網絡上。這份策劃書構造了一種“能夠不通過任何金融機構就能實現點對點在線付款的電子貨幣”,交易明細對所有人可見。

這一構想的高絕之處在於,可信中間人的角色不再是銀行,而是比特幣的用戶。這些用戶將成為係統完整性的衛兵,付出他們的計算機運算力去驗證每一筆交易,並以此獲得比特幣作為報酬。

比特幣的產出經過精心設計,每4年發行量減半,並在2140年發行總量達到210萬枚時停止發-行。比特幣的升值過程經過精密校準,稀缺性得到保持,並且不會通脹。一枚比特幣最多可以細分到小數點後8位,最小的單位稱為“聰”。

古德曼在文章中稱:“站在我麵前的這個眼神低垂的人,似乎就是比特幣之父。”但是,中本聰的家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這個身份。

中本聰最小的弟弟這樣說:“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而我隻是個平凡的工程師。他專注於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且不拘一格。智能、數學、工程、計算機,你想得出來的,他都做得到。他曾經人間蒸發過一段時間,你根本找不到他。他也不會承認自己創造了比特幣。”中本聰的夫人說,她丈夫“很少提及他的工作”。中本聰的長子對於他的父親是不是比特幣之父也持懷疑態度。中本聰的長女認為,她的父親可能也是比特幣之父,這種可能性讓她“瞠目結舌”,不過假如事情果真如此,她倒是不會對父親的低調感到意外。

這個創造了比特幣的人——比特幣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最成功的數字貨幣,這些貨幣峰值時交易額可達每天近5億美元——居然住在洛杉磯的聖貝納迪諾山腳下,龜縮在家中,守著價值4億美元的比特幣不動。

中本聰知道,所有人都盯著他的那些比特幣,看他有沒有賣掉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