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裁縫

書評與書摘

天下沒有兩個人的身材是一模一樣的,裁縫的價值在於了解顧客,量體裁衣,這也應當成為管理的境界。

裁縫的定義其實很簡單,量體裁衣。他們背後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天下沒有兩個個體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也不應該有兩件衣服是一模一樣的。作為一名裁縫,麵對的是各不相同的顧客:個子,體重,胸圍寬細,可能手臂略長或是肩膀有些溜肩,那麼怎麼能夠裁一件最合體的衣服給顧客?首先就是要了解他的體型體貌,習慣個性,穿衣風格。他要什麼款式,什麼顏色,怎樣的裁剪適合他。一個人如果要想真正穿最合身得體的衣服,那一定是裁縫做的,其合適程度必然超過任何一個大品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流水線生產的售價遠遠比不上裁縫做的,特別是在人工費用較高的社會。

作為一名男性消費者,我屬於很隨意的那類用戶,但我也有為數不多的幾樣比較奢侈的愛好,其中之一就是商務著裝的合身程度。我的襯衣、西裝基本上都是由裁縫做的,不去買現有的成品,原因很簡單,我要求自己衣服穿著要合身。為此我就得支付比在百貨公司購買的襯衣、西裝更高的價格,但它們讓我穿著更舒服貼身。比如說可能我的肩膀會比一般人的肩膀寬一點,而裁縫在給我做衣服的時候會針對肩膀加寬一點以更合我的體型。所以說,一個好裁縫能夠給用戶提供最合身、量體裁衣的服裝,用戶的滿意度、感受度也會因此而更高,因而好裁縫應該收取更高的費用。

對於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零售企業管理,我最大的分享就是,一名管理者其實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名好裁縫,即從管理的角度,沒有兩家公司的情況是一樣的。所以做一名管理者,特別是一名高層的核心管理人員,比如一名高管,一家公司的總經理、首席運營官、首席執行官,進入這家公司駕馭企業、管理企業的時候,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應該就是了解這家企業,如同一個裁縫要做一件衣服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了解顧客的體型、愛好、需求和一股穿衣習慣。

一個好的管理者就是一名好裁縫,這是我多年來很深刻的體會。每家公司的情況不同,作為管理者進入一個新的企業,首先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這個企業,而不是把原有的經驗、積累生搬硬套地直接拿過來。我們這些年會看到一個現象,很多外企管理者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積累,他們一腔熱忱來到本土企業,不管是在私企還是民營企業,哪怕是一些國有企業,通常情況下這些人的“陣亡”率都很高,真正留下來成功轉型融入企業的人很少。我本人也經曆過這個階段,早期的職業生涯都處於外企環境或世界五百強之類,之後從外企慢慢地轉到國企、民營企業以及線上互聯網這種草根型企業。在外企管理者進入本國企業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呈現出一種雙方的陣痛,一方麵,很多職業經理人到民企、私企、互聯網的創業型企業抱著滿腔熱情很想大幹一番事業,結果發現自己什麼東西都無法推動。原先在那邊有那麼多流程,可自己把這些流程搬過來使用大家又都不理解,在那邊這種事情是這麼做,發個E—mall就解決了,那邊開會從來都準時不晚點,而為什麼到了這裏以後這些問題都這麼難?他一肚子怨氣或者委屈。另一方麵,企業站在自己的角度也有很多委屈,覺得花了大價錢請了一位外企的高管,來了以後卻根本就水土不服,完全不能適應這裏的文化和管理風格。我們先不談企業,從管理者的角度,首先你要把自己放在當一名好裁縫的心態,放在要去了解這家企業的特點上,隻有了解了企業才能談得上去參與它的管理,為企業今後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