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3改變人們生活的大事件
經驗交流
作者:林宇凡
2013年,有一些事件促使人們做出改變,令其今後的人生區別於過往……
每一年都會有一些事件促使人們做出改變,令其今後的人生區別於過往。2013年同樣不例外:謝阿姨在手機上體會到技術涵蓋下的新生活;李晨辭職創業用1天時間注冊了一家公司;求學多年的小羅終於無法忍受持續霧霾而改變留在大城市的初衷;李紅糾結著要不要給兒子添個小妹妹……
互聯網:“手指上的便捷生活”
當湖南的謝阿姨點點智能手機,把剛到期的10萬元一年定期存款轉入“餘額寶”,盤算著每年將因此“多拿到至少1500塊錢收益”時,北京的小唐借助藝龍旅行網APP預訂了海南三亞的一間酒店,計劃帶全家人享受一個溫暖的假期……
2013年,餘額寶規模突破千億用戶數突破3000萬,阿裏“雙11”一天銷售額突破350億元、百度百發橫空出世……與互聯網有關的種種,都極為搶眼;這一年,各行各行都深刻感受到互聯網大潮衝擊,有業界人士甚至感歎,“互聯網正在顛覆和改造一切”。
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演進和普及,這一年裏,理財、購物、繳費、看病掛號、旅行訂酒店甚至貸款……這些原本分散、繁瑣的事情,如今都已能集中在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上方便快捷地實現。“動動指頭就能實現便捷生活。真是技術改變生活啊!”謝阿姨十分感慨。
改變並未就此止步。在可預見的未來,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電視、NFC移動支付及O2O等等新穎的設備或應用,還將進一步走進人們生活,引領著百姓行為模式發生新的改變。
創業:“公司注冊隻需一天”
“相比以前,操心很多,但是給自己幹,再累也心甘。”深圳的李晨在這一年實現了一直以來的創業夢想,令他頗為意外的是,以前創業者宣稱“程序太繁瑣”的公司注冊隻用了他一天時間,“前置審批取消了,拿到營業執照後就能開展經營,不用再左等右等。”
去年10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製度改革,明顯降低創業門檻,還提出推進實施年度報告製度、放寬市場主體的住所登記條件、加強誠信體係建設、注冊資本實繳登記改為認繳登記等製度。
專家指出,改革工商登記製度,有利於降低投資者創業成本,刺激投資積極性,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特別是有利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新興生產力的發展,對於提高商業活躍度意義重大。
改革取得初步效果。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新設市場主體數量、新增注冊資本(金)同比增長17.9%和37.6%,其中,私營企業保持快速增長,增速持續攀升,私營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金)增幅同比達到31.4%和46%。
霧霾:“最後一根稻草”
持續的霧霾,終於讓求學多年的小羅下定決心“逃離北京”:“本希望畢業能留北京。但如今北京的天氣等問題有些嚴重,我準備畢業就回老家。”
數據表明,去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29.9天,為1961年以來的52年之最。以6月為例,北京霧霾天氣高達18天,是近10年同期霧霾天數的3倍。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一幹大中城市的霧霾天氣也日趨嚴重。
於是,為數不少的年輕人不再“削尖腦袋也要留在大城市”。小羅說,還是生活品質更重要,“如果在大城市生活得不開心,寧願去小城市過舒服日子。”
生二胎:“奢侈的決定”
剛聽到單獨二胎政策的消息時,已有一個兒子、符合政策的李紅很是高興了一段。不過很快,她又陷入糾結,“生二胎是一個奢侈的決定。”與李紅一樣,“生還是不生?”成為目前不少中國家庭考慮得最多的問題。
統計顯示,根據新政策,上海40多萬個家庭具有生二胎資格。但有媒體對1200位上海居民進行調查發現,70%的接受調查者不想要二胎。其中,24%的人明確表示隻要一個孩子,46%的人表示“可能”會隻要一個孩子。
撫養孩子的成本是讓人們猶豫的重要原因。有人粗略估算,在上海將一個孩子從出生供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100萬元人民幣,一個普通上海家庭每月用於孩子上幼兒園的支出為3000元,參加英語或藝術培訓班的支出為2000元。孩子的教育費用占到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頭胎為兒子的李紅更擔心二胎還是男孩,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生男孩的成本遠遠高於女孩,“因為等孩子長大結婚時,得承擔為他們買房的負擔”。考慮到人口增多帶來的上學難、就業難等問題,無論對於家庭個體,還是對於整個國家,迎接二胎到來都將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