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創業平台價值(1 / 3)

雲創業平台價值

經驗交流

作者:宋英英

弘信創業工場成為當前中國最成功的創業平台,為特區民營企業發展留下了濃妝重彩的一筆……

孵化器

對於初創期企業,雲創業平台是孵化器

加速器

對於成長期企業,雲創業平台以聯盟的規模力量,增強資源議價、配置能力,幫助它們解決最大的煩惱——“資源短缺且高成本”,成為企業發展的加速器

聚合器

那些成長起來的成熟企業將成為平台的重要聚合器,既能反哺平台,又依托平台影響力吸引上下遊企業,實施產業全價值鏈整合

如果說阿裏巴巴是在網上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創業平台,那麼弘信則是把這個平台搬到了現實中。如今,入駐這一創新創業平台的企業已超百家,年營收逾100億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在迎來12周年慶之際,弘信創業工場正式對外吹響“集結號”,公布《2013-2025雲創業平台發展戰略》。在這份藍圖上,2025年弘信將成為擁有千家聯盟企業的創業平台,培育成功百家優秀公司,建立十個創業工場。

發展方向:華麗轉身,創新平台助力民營企業騰飛

2001年7月15日,弘信創業誕生,12載精耕細作,弘信人銳意創新、艱苦創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在電子信息、金融租賃、供應鏈管理、移動互聯多個領域培育了多個細分市場的翹楚,成就了弘信租賃、弘信物流、弘信電子、深越光電等“傑作”。驕人業績的背後,是弘信獨創的企業孵化培育新模式——雲創業在發揮魔力。這一創新模式的引領下,弘信創業工場成為當前中國最成功的創業平台,為特區民營企業發展留下了濃妝重彩的一筆。

在過去的黃金十年,中國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也走到了一個轉型的關口,麵臨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式調整的重大挑戰。挑戰從國家層麵同步傳導到參與經濟活動的每個細胞,為數龐大的民營企業同樣麵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缺乏技術含量的生產技法,創業群體相對較低的整體素質,乃至外部創業軟環境、創新型創業文化的缺失或不足,構成了當前中國式創業的“軟肋”。

在如何推動創業的問題上,國內國際不乏探索,國內有張江模式、創新工場、聯想之星等國內創業孵化器模式,國際上也有微軟、耐克等模式。這些模式更多惠及IT行業高新企業,提供的幫助也多局限在資金方麵。弘信根植於自身多年創業實踐,提出了創新的“雲創業”模式,構築了一個開放式的創業孵化平台,創業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隻要產品有特點,模式有創新,都可能在平台上獲得各種資源和幫助。

如果說雲創業誕生之初,是以專業分工,補足短板為特點,來幫助創業者輕鬆創業的“1.0版本”,那麼當前,弘信正穩健邁進雲創業的“2.0版本”。這一升級版創新性提出“1+5”平台模式,即雲創業聯盟+(服務+金融+投資+健康)+園區。通過在更大範圍內打造企業聯盟,整合政府、聯盟企業、技術平台及專家顧問等公共資源,為各個發展階段的民營企業提供包括物業、公關、行政、財稅審、法律、投融資在內的一攬子服務,來幫助提高創業成功率,創造更大業績。

這一模式具有三個層次內涵:第一是建立雲端平台,打造係統能力。第二是組建聯盟,團購資源;第三是產業鏈整合。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平台具有不同價值。對於初創期企業,雲創業平台是孵化器;對於成長期企業,雲創業平台以聯盟的規模力量,增強資源議價、配置能力,幫助它們解決最大的煩惱——“資源短缺且高成本”,成為企業發展的加速器。那些成長起來的成熟企業將成為平台的重要聚合器,既能反哺平台,又依托平台影響力吸引上下遊企業,實施產業全價值鏈整合。

走過12年,弘信再出發。基於創新的雲創業模式,弘信完成從傳統的企業總部向開放式企業服務平台的華麗轉身。未來,弘信雲創業平台將聚焦於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能源產業、健康產業、金融業五大行業的創業項目,通過多產業內涵式發展、相關多元化的實施,在中國起飛的進程中,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型創業型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