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網銷模式的風險分析研究
文化論壇
作者:趙明潔
摘 要:商業電子化的迅速發展,給保險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機遇與挑戰並存。本文就保險網銷的現狀對這種模式所麵臨的風險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保險網銷 第三方平台 風險控製
一、引言
近年來,網絡金融發展迅速,保險業尤為突出。2010年上半年,泰康人壽、華泰保險以及陽光保險集團下的陽光產險和陽光人壽、平安保險、安邦保險等6家保險公司入駐“淘寶網”,銷售保險產品,車險與意外險為主。這大大降低了成本,“網銷”成為繼“電銷”後的保險銷售第二次革命。互聯網不僅為傳統保險產品開辟了一條新路,眾多的新型險種也應運而生。2011年華泰保險為“淘寶網”用戶量身打造了“網購退貨運費保險”。2011年7月陽光保險推出了針對網遊《聚仙》的“網絡遊戲運營商用戶損失責任險”以及“網絡遊戲玩家意外險”。直至近來,在中國保監會鼓勵改革的政策支持下,“眾安在線”——一家不設分支機構,從事網絡安全、電子商務、網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社交網絡等互聯網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的新型保險公司獲準籌建。可見未來保險營銷模式將在“網銷”中得到深化改革。
然而,保險網銷市場的開拓必然伴隨著眾多不確定的風險。
二、 保險網銷模式的風險分析
1、門戶網站的發掘風險
目前,保險網銷主要有三種渠道:一種是保險公司的官網,例如平安官網直銷、泰康在線等40多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網上直銷業務;第二種是保險中介網站,例如保網、優保網等知名網站,2012年初有九家保險中介公司取得了保監會批準的首批保險網銷資格;另一種是門戶網站,例如淘寶、網易等。今年年初剛獲準籌建的“眾安在線”就是由阿裏巴巴的馬雲、中國平安的馬明哲、騰訊的馬化騰聯手設立的。這家專營互聯網風險的保險公司就集合了兩大門戶網站的資源。
誠然,作為第三方銷售平台的門戶網站最符合互聯網精神,即便於消費者貨比三家,發揮了互聯網信息豐富、快捷與民主的優勢。雖然目前進入了保險網銷的“圈地時代”,各路資本湧入互聯網金融,可是如果成本效益不佳的話,這塊業務就會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拖累了效益好的業務;棄之可惜,喪失在互聯網金融浪潮中的一席之地。而“眾安在線”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將結合“阿裏巴巴”的技術、“騰訊”的用戶資源、“中國平安”的產品,期待它能有效整合資源、規避風險,取得成功。
2、產品開發風險
針對互聯網風險的保險市場亟待開發,這將成為保險業在互聯網時代的“藍海”。對於產品的開發,必須要結合市場特性以及恰當的時機。一來,對互聯網上的交易,人們往往會比較謹慎,特別是針對互聯網風險的保險產品,保障的大多是虛擬財產,在這方麵國家的法律政策沒有明確嚴謹的規定,因此,保險人所提供的產品必須要考慮要重視用戶體驗,要重視目前人們的觀念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新產品,以及輿論導向、廣告宣傳要恰到好處。二來,互聯網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這就意味著開發出來的產品很快過時,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將成為產品開發麵臨的一大難題。所以,產品的開發必須要把握好時機,同時盡量控製成本,延長產品壽命。
3、網絡信息安全風險
網銷保險人們最忌諱的就是個人信息的泄露。網銷者有責任有義務維護客戶信息的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很好的選擇。同時,網站的安全維護,大量客戶信息的安全維護也要做好,防止不法分子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