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流派的創始人是英國攝影家絲頓和美國的布留奎爾。真正完成者為英國舞台攝影家馬可賓,他在自己的創作中,把\"超現實\"的虛和現實中的實揉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既虛幻又實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創作的《馬可賓的自畫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現實作品,它是運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攝出來的--一次正麵,兩次側麵和一次一隻眼睛。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有從事超現實主義集錦照片的畫家帕爾汗;變形人體攝影家布蘭特;肖像兼宣傳攝影家卡遜以及布魯門塔爾、洛林、哈爾斯曼、賴依等。第八種是新 即 物 主 義 攝 影 。新即物主義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為本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麵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範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回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回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麵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新即物主義的理論先驅是斯特蘭德,他對即物主義藝術特征作了如下規定:\"新即物主義乃是攝影的本質,並且也是攝影的產物和界限。\"他認為,攝影\"對生命的表現極強,而且需要觀察正確事物的眼睛。為此,並非根據敷衍的過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須運用純淨的攝影術才行。\"新即物主義攝影的創作先驅則是阿傑和斯泰肯。而實際創始者為上麵提到的帕邱。帕邱反對攝影依賴於繪畫,他強調攝影藝術必須依靠攝影的自身特性,認為攝影的審美價值隱藏在自身的特性裏,隻有充分發揮攝影的自身特性才能創造出美,他說:\"繪畫應該隨便由畫家去畫,隻有根據固有的特質,才能創造出可以自立的攝影,沒有任何東西是從繪畫所借用的\"。新即物主義攝影家的功績是促使人們對攝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攝影從審美性的虛幻世界中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但是,由於過分強調了細部物質表麵結構的描寫,為後來的抽象主義攝影提供了萌發的土壤。一九二五年前後,由於出現了大口徑的小型照相機,新即物主義的表現領域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的作品。新即物主義的著名攝影家有桑德、勒斯基、黑葛、希爾夏休利曼、霍培、埃夫特、威斯吞、亞當斯等。第九種是堪 的 派 攝 影?。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幹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亨利.卡笛爾.布列鬆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裏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的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堪的\"派中的攝影家,就其美學思想和創作傾向而言,情況是比較複雜的,雖然他們都崇尚人性世態的表現,且大部分都從事於新聞攝影工作,但有的為自然主義者,有的為寫實主義者。該流派的催生作品是一八九三年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斯迪格的《紐約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則是德國的攝影家埃利克.沙樂門博士。他用小型相機在一次德法總理舉行的夜間會議結束時拍攝的《羅馬政治會議》,由於它的生動、真實、樸實、自然,而成為該流派名垂攝影史的經典作品。在攝影美學上,他們認為\"以攝影的基本特點為基礎的照片,是畫家或蝕刻家所無法模仿的,它具有它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現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現出來的特性\"。其次,對客觀事物的表現,他們重視和強調獨創性,說:(攝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不要通過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而這正是區分照片是平庸還是高明,有價值還是沒有價值的標準。該派著名的攝影家有美國的托馬斯.道韋爾.麥阿沃依;英國的茜莉特.摩戴爾;法國的維克托.哈夫門;以及路易斯.達爾.沃爾夫、彼得.斯塔克彼爾.布魯維奇等等。第十種是純 粹 派 攝 影 。純粹派攝影是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裏茲。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淨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淨的黑白影調、細致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準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麵,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科班一九一三年送展的俯瞰紐約,就是純粹派中的佳作。攝影家從高處俯瞰紐約某個廣場,雖沒有任何加工、修飾,但新穎的構圖,獨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E斯坦誠的K桑德伯格,則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了獨幅作品空間、時間的限製,在一個畫麵中細膩地刻畫了詩人情緒的轉換,影調的組合和構圖的變化,極有韻律感。從某個角度說,純粹派的某些主張和創作是形式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混血兒\",後來則衍變成新即物主義。但該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進了人們對攝影特性和表現技巧的探索和研究。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和Group f 6.2攝影組織中的青年攝影家,如亞丹斯、根令翰等。純粹派後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麵發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