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美滿的年輕家庭主婦也飽受謠言困擾:“住在我家樓下的長舌婦馬太太,到處跟人家說我是先上車後補票,我真想搬家算了,每天看到她那張臉我就有氣!”
小心上好奇傳話者的當
所謂謠言,就是聽的人無聊時覺得挺有趣,但當事人一定會因受誣賴而生氣的話。每個人變成流言的受害者的時候,都會像一根接收了過多電流的避雷針,急著把電導出去。很多謠言聽來實在不值得生氣,造謠的手法也很拙劣,被點到名的人卻很難理性地“一笑置之”,往往越反駁越惱羞成怒。
找不到真凶的謠言更叫人生氣。其實真正的造謠者未必是那個“我不能告訴你他是誰”的第三人,可能就是那位好奇的傳話者,他或多或少也加了油添了醋,抱著看好戲的心情,以一種“我好心才告訴你”的態度,靜靜地等待你怒火中燒,然後安慰你“不要生氣”。
你越生氣,他越覺得謠言是真的,不然,你為什麼要惱羞成怒呢?這背後必然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
最近,我就聽到一個關於我自己的謠言。我經常光顧的一家商店的老板,“好心”地告訴我,我的前男友很缺德,到處說我的壞話,他覺得我不是那種人,於是替我“撥亂反正”。我一把火燒上身,問他:請問“前男友”到底是誰?他吞吞吐吐,說:“……我不能說……我答應我的朋友不能說……”
我更生氣的是,第一次不說就算了,第二次我到他店裏,他又提起被我忘掉的這個沒頭謠言。這下子我可要逼出元凶來,他仍然不肯說出謠言出處,隻招認是我“前男友”的好友說的,而所謂的“前男友”竟然是我久未見麵的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輩,而且這位長輩從未口出惡言,這種亂點鴛鴦譜的造謠功夫真是太離譜了。他還說:“你前男友很缺德,竟然說你有精神病哩……”
“他不是我前男友,他隻是我的一個朋友!”我又好氣又好笑地據實以告。這位熱心人士隻仿佛聽見我認識此人,馬上安慰我:
“你真倒黴,怎麼會交到這種男朋友,要小心一點!”
公眾人物,一不小心就是“天下之惡歸焉”,全算到你頭上來。我早已告訴自己,盡量不要隨流言波動,但老實說,一個無聊的“栽贓”,還是會讓我氣上一個晚上。流言企圖左右你,你也明白,但想不受流言左右而浮心動氣,還真困難。
讓謠言止於安然不動的心
有個相傳講述釋迦牟尼的寓言故事,對於靜止被謠言波動的心相當有用。傳說佛陀經過一個村子,有一堆人聽說他要來,就在那兒侮辱他。佛陀隻是靜靜地聽完,然後問大家:“我現在得走了,你們說完了嗎?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我可以再回來聽你們的意見。”
那些侮辱他的人嚇呆了,對佛陀說:“我們不是在告訴你什麼,我們是在罵你。”
佛陀說:“如果是十年前,我可能會用憤怒來回應你們的話,但現在我已經是自己的主人,不必處處回應別人的作為,沒有什麼話能逼我做回應了。”
每次看到這則寓言,我總會會心一笑。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的主人,就不必太努力為各種謠言做回應或反彈,不是嗎?做自己的主人,要有一顆安然不動的心啊!
是安慰,還是火上加油?
最好的安慰是無言且堅定的陪伴。
有位年輕的媽媽迷上溜滑板,把寶貝女兒帶到某公園同樂。某天,遇到一群青少年在那兒打架生事,她嚇得半死,趕緊把女兒帶回家。看到先生,基於一種需要安慰的心理,把現場狀況描述了一遍,沒想到先生還沒聽完,就發起火來:“以後不許你帶小孩到那麼危險的地方!你自己怎麼樣是你的事,千萬別讓任何人傷女兒一根汗毛,否則我就……”
先生那麼疼愛女兒,本應高興才對,但這位年輕的媽媽卻痛不欲生,為什麼?
你一定知道原因。
太太和媽媽吵架,夾在中間的兒子左右為難,太太跑回娘家後不回來,先生隻好厚著臉皮去勸她:
“你不要那麼不懂事啦,媽媽年紀大了,多說幾句話有什麼關係,你就讓她嘛,不要讓我難做人,我當夾心餅幹也不好過……我是偷偷來找你的,媽媽還在生氣呢!她說:你要不要回來隨便你,叫我永遠不要求你回來……你就回家吧……”
如果你是這個離家出走的老婆,你會想跟他回去嗎?
很遺憾的是,所有懇求離家妻子回家的說辭,都與上列陳述八九不離十。
女朋友在整理講義時,不小心細白的手指被鋒銳的白紙邊緣割了一道,一絲絲鮮血慢慢地滲了出來,她豎起手指對男友嬌嗔道:
“你看,好可憐哦!都流血了!”
她還眼巴巴地以為他會親她的手指呢。
男友隻看了她的手指一秒鍾:
“別大驚小怪,這一點傷口沒什麼啦,一下子就好。昨天我騎摩托車跌倒,傷口比你大一百倍,我連叫都沒叫!”
大約有一半的呆頭鵝,會如此安慰女友。他說的是事實啊!
男人被最好的朋友倒了會,假裝鎮定地告訴自己的女人。
女人歎了口氣說:“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叫你不要跟他的會,你偏要!果然……我說得很準吧!沒關係,再賺就有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她當然也為那筆錢心痛,但她安慰他之後,男人竟隻想把對那個朋友的氣找機會往她身上撒。
把角色對調過來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