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屯位於宜州城的最西部,西鄰蒙古,南臨淩河。大山下住著一百多戶人家,屯東頭水井的後麵住了一戶五口人家。
這五口人是誰呢?就是許家四口人加上楊思明,後來改了姓名,叫許小明。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許家二老撫孤育子,已有三年,小思明也已經長到六歲了。
這孩子不但天生聰明,而且極為懂事。在這三年裏,沒有一宗事情讓兩位老人操心過。當然爺爺、奶奶也是及其疼愛,有一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
許大膽一死,家宅被燒,楊家屯雖然是自己真正的家,可還有什麼意思?素萍媽媽隻能帶著兒子許小亮來到許家屯。
這許小亮比楊思明年長三歲,他性子桀驁狂野,勇猛頑強,總是喜歡打架,都叫他“大倔子”。
血脈相承,也許是受他父親的影響,他天生膽大,而且身體特別強壯,比小牛牯還要結實。
力氣越於常孩,跟同村的大孩子打架,百戰百勝,往往把年紀他大的多的孩子,打得頭破血流。
但是小亮這孩子有一宗好處,就是秉性純孝,不問他怎樣的頑皮,隻要爺爺、奶奶、媽媽一聲喝叱,他立即俯首帖耳,返回家裏。
雖然許小亮說話辦事總帶著一種橫勁,但他外冷內熱,內心深處卻是率直而為。而楊思明心思縝密,頭腦聰明。說話風趣幽默,頗有領袖的風範。
兩個孩子性格雖不同,卻相得益彰。每次打起架來,都是許小亮充當先鋒,而許小明卻在暗中充當軍師,謀劃策略,這樣一來,還真的免遭不少別人的揍,回家也少挨不少媽媽的打。由於他人小鬼大,鬼點子也特別特別的多,都叫他“小鬼頭”。
兩個孩子相處雖不久,卻仿佛早已認識一般。許小亮這一到來,弟弟更有了仗勢,兄弟倆一文一武,打架更是百戰百勝,就連大人都讓著他們幾分。
可前街有戶姓王的人家,家中土地較多,在這一帶也算是富戶,在屯子裏可謂是說一不二。
王家老爺有三個孫子,老大叫小民子,今年十六歲;老二叫小剛子,今年十四歲;老三叫小財子,今年已經十歲。
俗話說:家趁人值,孩子也霸道,在這一帶是有名的孩子頭。小財子與比許小亮年長一歲,見新來的小子牛哄哄,總想教訓他一番。
但兩個哥哥沒在身旁,他始終也沒敢。這天許家哥倆在東溝口小河裏抓魚,小財子和他兩個哥哥在東山坡砍柴,閑著沒事也湊了過來,坐在河邊的一塊石頭上,說點三七疙瘩話來刺激這哥倆。
河水湍急,遊魚迅速,常常一把抓空,這樣就引來小財子的一陣大笑。接著就罵出一連串的髒話。什麼大笨蛋、大蠢豬、大笨熊,替好人死了得了。
許小亮越聽越生氣,見他旁邊落著一隻大胡蜂,便抓起一把稀泥巴,照準那隻胡蜂猛打過去,嘴裏還叫道:“我削你娘的大胡峰!”
胡蜂沒打著,卻濺了小財子一身稀泥,這下子他可不幹了,便開始罵了起來。
這小財子雖然沒有他兩個哥哥手狠,但他有一個大能耐,就是能罵人。要是罵起人來無人能比,罵一百句都不帶重複一句的。
本來就想找茬,身上被濺了不少泥點,更是罵的起勁。許小亮幾次要衝上去揍他,都被楊思明給拉了回來。低聲對許小亮道:“你別過去了,他兩個哥哥都在上邊,你一打他,他一叫,不但打不著他,咱哥倆還得挨打。”
許小亮氣呼呼地道:“那就甘心被人欺負?”
楊思明道:“不介,咱揍他一頓還叫他喊不出聲來。”
許小亮不知這個小弟又要出什麼鬼點子,也就鎮靜了下來。
隻見楊思明樂顛顛地跑到小財子的身旁,挨著他坐下。笑嗬嗬地嘮起嗑來。
小財子有個綽號,叫長舌頭,他的舌頭比一般的人要長,向外一吐,向上一卷,保證就能舔到鼻子尖上。
楊思明笑道:“三哥,都說你舌頭長,咱倆比一比誰的舌頭長啊?說要是輸了就給對方一捆柴禾。”
小財子有名的長舌頭,還能怕他,當即就把舌頭吐了出來,向上一卷,就越過了鼻子尖。楊思明趁他不注意,一把將他舌頭攥住,叫道:“許小亮哥,快動手!”
小財子揮手亂打就是叫不出聲來,許小亮憋了一肚子的氣,這回可找到機會了,左右開弓,一頓大嘴巴子,打得小財子口鼻穿血。
事也不巧,這當兒小財子的二叔從溝口那邊走了過來,見兩個孩子正欺負自己的侄子,便大喝一聲:“小兔崽子,你們幹什麼?為什麼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