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終結》作者David Wolman認為,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購物者可能會使用更多的貨幣,而不是更少。從商人的角度來看,接收電子貨幣形式的比索和盧布比直接收取外彙顯然成本要低得多。
隨著現金的消失和手機代替信用卡支付,銀行的業務將岌岌可危。目前已有新的服務,可以讓人們不依賴銀行進行資金的轉移。比如在肯尼亞,人們可以在便利店通過M–Pesa服務,把現金存入資金賬戶,然後用短信將錢轉入其他賬戶。
亞投行“朋友圈”快到碗裏來
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2014年由中國倡導成立,總部設在北京,其基本使命,是向亞洲地區的開發項目提供融資,而這種角色,傳統上是由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和美日共同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扮演。亞投行朋友圈的擴張的背後,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悄然轉變。
糾結的搖擺國
韓國和澳大利亞是糾結於是否加入亞投行的重要搖擺國。3月24日,澳大利亞內閣批準澳加入亞投行,據悉將向亞投行投資不超過30億美元。
韓國遲遲未能決定,還在於權衡中美博弈中自己的位置。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都在朝鮮半島投入了很大的外交資源,有兩個問題讓夾在中間的韓國為難,除了美國阻止韓國加入亞投行,還有美國執意要在韓國部署的薩德係統。
山姆大叔的煩惱
亞投行觸犯了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金融體係的利益,所以自中國提出成立亞投行起,美國一直反對,並猜疑中國利用亞投行來獲取更多的政治利益。奧巴馬不惜親自打電話給盟國領導人,勸說他們不要加入亞投行。然而,隨著歐洲盟友們紛紛“倒戈”,美國不得不調整立場,提議亞投行與美國主導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既然大勢難為,與其袖手旁觀不如積極參與,才有可能推動亞投行成為服務於世界經濟發展目標的工具,而非中國又一個強有力的外交平台,同時又可以為美國公司參與亞投行項目投標鋪路。
不自主的反對派
日本現在還不想加入亞投行,理由是亞投行運營的透明性及融資審查的公平性都沒有充分的保證,尚不具備參加條件,而且還表示將著重關注美國態度,並在充分了解亞投行運營體製的基礎上,於6月末作出決定。在亞投行籌建的同時,由日本和美國主導的亞開行也在發力。亞開行計劃從2017年起將全年融資額度擴大1.5倍,達到200億美元。該行將通過充實自有資本來增加資金籌措,擴大貸出規模。亞開行與中國主導籌建的亞投行之間的主導權之爭或將日趨激烈。
沒有永遠的朋友
3月12日,美國的老朋友英國,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隨即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發表聯合聲明,決定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亞投行,被視為是對美國的外交打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產物。英法德意等歐洲大國選擇加入亞投行並不草率,而是謹慎地觀察、談判的結果,這一最終決定反映出歐洲國家在亞洲未來前景、中國發展戰略、歐洲外交政策等重大問題上的戰略思考與判斷。由於經濟複蘇乏力,歐洲需要一個快速發展的亞洲,在亞洲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不僅能夠推動經濟發展,而且可以為歐洲產品和服務找到出口。而且,在對外關係上,歐洲國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希望展示和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對於英法德意來說,加入亞投行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因為它們一直承受著來自主要盟友美國的壓力。但美國表態未能阻止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繼續向亞投行靠攏,這也說明歐洲國家和美國在亞投行等問題上的看法並不一致。
一萬個天堂
那個智慧的老盲人博爾赫斯怎麼說來著?“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依我看,隻要心有閱讀之念,花叢中、戰場上,貧民窟、鐵道旁,哪裏都是天堂。4月23日,又是一個世界讀書日,放下溢滿碎片化信息的手機,捧起一本久違了的紙質書,找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暫時躲避下這個喧嘩與騷動的世界,做個安靜的讀書郎吧。
李明
“眾籌”也是開發商進行互聯網營銷的新寵。其中由李明任董事局主席的遠洋地產,和京東金融眾籌經曆耐人尋味。二者聯合在北京、天津、上海、秦皇島等九個城市推出“湊份子11元籌首付”的新項目,即支付11元將獲得籌一套房三成首付款的抽取資格,當募集金額達到項目成功金額後,將從所有支持用戶中抽出一名用戶,獲得大家為他籌集的首付款。但這個看上去很美的項目卻因參與人數不夠未達到目標資金而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