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訴狀,揭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性感美豔的青春運動形象之下,掩藏著不少殘酷冰冷的事實。
網易副總編輯 顏強
啦啦隊,cheerleaders,這是從美國體育催生出來的競技賽事附屬品。雖然是附屬品,但將青春、性感、美豔和運動集合在一起,啦啦隊的存在價值極其之高。像NBA洛杉磯湖人隊、NFL(全國橄欖球聯盟)達拉斯牛仔的啦啦隊,已經成為了各自品牌,她們在賽前賽中的集體舞動,能讓職業賽事增添更多娛人亮色。
啦啦隊進入快速成長期,應該是電視成為職業運動主傳播平台時代。電視需要不間斷的畫麵,更需要性感動人的美色,在每一次暫停和中場休息期間,當廣告不能填滿所有時間隔斷,啦啦隊的現場辣舞演藝,是留住觀眾的極好內容。即便體育商業的發展,讓廣告營銷充斥了這些時間空檔,啦啦隊對維持乃至提升現場氛圍的作用,依舊是極其重要的營銷手段。按照超級碗主持人施拉姆的描述,啦啦隊是美國職業競技場上的“氛圍營造者”(atmosphere producers)。
然而大部分光豔照人的“氛圍營造者”,如果按照她們從各自職業球隊得到的報酬論,隻能生活在美國社會的貧困線下。
NFL在2014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年年初,在NFL奧克蘭奇襲者隊工作了一個賽季的啦啦女郎,Lucy T.和她的一位前同事Sarah G.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控告球隊長時間提供最低工資、無理要求啦啦對隊女郎自己支付球隊公務中產生的商業費用、不允許午餐休息時間以及為細微違規施以過度重罰。
一紙訴狀,揭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性感美豔的青春運動形象之下,掩藏著不少殘酷冰冷的事實。
在Lucy的講述過程中,她作為一名職業啦啦女郎,先後為NBA的金州勇士隊和NFL的奧克蘭奇襲者隊效力過。效力金州勇士隊期間,每小時收入12美元。在奇襲者隊的效力,月薪隻有1200美元,直到她提起訴訟之前,這份收入才上漲到2600美元左右。哪怕是上漲之後的收入,對於一個有著兩歲小孩的年輕家庭,即便她丈夫也有工作收入,仍然是很低的。
啦啦女郎在NFL以及NBA球隊承擔的工作量,卻非常之大。首先要從七百多競爭者中,獲得這樣一個光鮮職位。然後,球隊就會給她一份嚴格形象手冊,要求按照球隊指定的某位明星,進行全方位裝扮,比如發型、發色、頭發的卷曲程度細致到毫米……報到之前,必須要完成這一係列形象改造。Lucy第一次為奇襲者工作前,已經花去了兩千多美元,而這些成本都需要啦啦女郎自己承擔。
每個賽季她還必須完成十次慈善活動——既然是慈善活動,當然沒有報酬。問題是錯過一次活動,懲罰是125美元。啦啦隊的訓練時長和殘酷程度,堪比職業球隊,一周三天的訓練量,訓練時間經常超過10小時。職業啦啦女郎需要大量的休息時間和營養攝入來保持狀態,然而她們得到的報酬,完全不可能直接對衝這樣的成本。
最讓Lucy們心悸,是每周都會有一次考核,由球隊的啦啦隊經理來測試。啦啦隊經理往往也是前啦啦女郎,十分在行。各種指標測試中,體重稍有上漲,就會被處以重罰,甚至直接解除合同。有一種超重理由是“視覺超重”,哪怕體重實際下降了,隻要經理認為你上鏡不顯瘦,她的主觀判定,逼迫你自認倒黴。
這些嚴苛至極的要求,都寫在合同裏,Lucy和丈夫去谘詢律師,才發現許多內容都是違反勞工法的。她和Sarah找球隊申辯,結果是直接失去工作機會。於是一次曆史性的申訴誕生。
八個月後,Lucy和Sarah勝訴,奇襲者被勒令賠償125萬美元薪酬。不過2014賽季開賽,奇襲者每個啦啦隊空缺席位,仍然有超過600人的候選者翹首期盼。
中國職業賽場上,啦啦隊無處不在,同樣激蕩著賽場。然而美麗故事,未必個個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