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繪畫回到一種有生命力的狀態,而不是簡單的符號。

采訪 邱月燁

21CBR: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隻有一件作品,專門為藝術展創作的?

張曉剛:這幅作品起稿很久了,2012年起的稿,去年畫廊說拿一件作品參加藝術展吧,我在春節前完成了它,不是為藝術展專門創作的。

21CBR:接下來有什麼新的創作計劃?

張曉剛:在準備明年布拉格國家美術館的個展,畫全新的東西,壓力很大。

21CBR:血緣係列是你的代表作,新作會延續“家庭”的母題嗎?

張曉剛:我不想規定自己,2013年做展覽時就有一個想法,如果我繼續創作,不應該用大腦,而是應該用身體去創作。意思是不要太依賴觀念的東西,而要依賴手上的感覺、眼睛的感覺,讓這些來自我身上的感覺帶領我,或許會有一些有意思的突破。我希望繪畫回到一種比較有生命力的狀態,而不是簡單的符號。

21CBR:感覺近期作品跟早期有些區別,是表達和技法的故意設計,還是自然而然的轉變?

張曉剛:感覺得沒錯!去年我在香港做個展,主要是紙上的作品,最早是想回到八十年代那個階段的創作,當時主要以紙上為主。其實現在更像早期二十多歲那個階段畫的。過去畫了很多年的黑白畫,慢慢有點煩,想畫點有顏色的東西,就是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色彩感。

21CBR:嚐試過工作方式變得更開放些嗎,比如讓助手先畫?

張曉剛:本想嚐試下,後來覺得這種創作方式太公司、太產業化了。過分工業化的創作過程,讓我覺得藝術變成一種產品,缺乏生動。我的觀念裏,藝術首先是個人的,如果個人消解了,讓集體完成它,我不能接受。

21CBR:不覺得當代藝術創作開放模式很流行嗎?

張曉剛:把創作過程產業化、公司化可能是以一種正確方式,去生產正確的藝術品,但它不打動我。個人進行創作,哪怕是錯了,技術不夠好、有缺陷、造型有問題,都是你個人的,東西反而可能有價值。這是一種悖論吧。

21CBR:你個人的工作方式是什麼?

張曉剛:藝術家的生活其實很無聊、單調。按照自己思路,一天一天重複。我感覺畫家的時間是按年來計算的,可能一年以後,才有個想法出來。

21CBR:覺得自己是當代藝術家嗎?

張曉剛:從時間上來講,我是。從藝術的角度,我不算,是古典主義者,或者說是一個現代主義者,有古典情懷的現代主義。

21CBR:怎麼看當代藝術市場的走勢?

張曉剛:現在市場不是很好,尤其國內市場,前幾年的火爆已過去。年輕一代藝術家慢慢成熟,有意思的是新生代收藏家也在起來。目前市況對年輕藝術家是最好的時候,可能提升自我,也可能毀掉他們。

21CBR:當代藝術充斥工業化、設計性,顛覆以往人們對藝術創作的理解,怎麼看?

張曉剛:當代藝術越來越自由,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個人化。不像我們當初接受的都是單一、傳統的培養方式,其實是件好事。